芳年登第列清班,每诵皇华不少闲。
藩府再衔纶綍至,平城重送旆旌还。
谩嗟出塞劳王事,便喜趋朝觐圣颜。
我亦怀归归未得,临风谁忍唱阳关。
注释:
两使:两次出使。云中: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是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聚居区。秦行:指秦地。人民:百姓。悦题:为百姓题写诗篇。
芳年登第列清班,每诵皇华不少闲。
芳年:美好岁月,青春年少之时。登第:科举考试成功,被选进官僚队伍。列清班:在朝廷担任官职。皇华:皇帝的使臣。不少闲:不浪费时间。
藩府再衔纶綍至,平城重送旆旌还。
藩府:封疆大吏的官邸。再衔纶綍(huo):再接圣旨。纶綍(huo):古代用丝帛书写的诏书。平城:古地名,即今山西大同市。重送:多次送别。旆旌:指旌旗,古代军队出行时所挥动的旗帜。
谩嗟出塞劳王事,便喜趋朝觐圣颜。
谩嗟:空自感叹。出塞:指远离家乡去边远地区服役。劳王事:辛苦为国家做事。便喜:很高兴。趋朝:到朝廷参拜君王。觐圣颜:觐见皇帝的面容。
我亦怀归归未得,临风谁忍唱阳关?
怀归:想念回家,这里指思乡。归未得:回家不能实现。临风:面对秋风。谁忍唱阳关:谁能忍受离别时的伤感而唱歌呢?阳关:《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中有《阳关三叠》,原为古代西域的一首曲子,后被用来泛指离别之歌。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两次出使云中的感言,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诗人在年轻时考取功名并进入官场,但为了国家的利益需要,不得不离开家乡前往边疆服役。在边疆的日子里,他时常怀念家乡的亲人和朋友,也常常为国家的安危担忧。后来,他再次回到京城,看到皇帝为他颁发了新的圣旨,心中充满了喜悦和自豪。同时,他也深感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每一位官员的努力和付出。
整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感人。诗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展现了古代官员的辛酸与荣耀,以及他们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和热爱。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关注和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