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鸟有鸟名舂锄,霜衣雪发形清癯。闲心只与鸥鸟伴,野趣不受樊笼拘。
恍如少府池边立,又似吴王鼓中出。群聚应怜芳草青,孤飞点破空山碧。
国宾儒雅能得师,平生方寸无邪思。宣尼大训寓此图,携来索我题新诗。
李杜雍陶音已绝,我欲题诗愧才劣。但愿取彼霜衣制羽扇,一挥扫除四海苍生热。
解析:
这首诗是一幅画作的题词,通过描绘画中鸟类的形象与生活状态,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自由生活的向往。以下是诗句和译文、关键词注释及赏析:
- 诗句与译文:
- 第一句:九鹚图为孟仪宾题。九鹚图——指这幅以九只野鸟为主题的画作。孟仪宾——作者的朋友或同僚,可能是一位官员或者文人。
- 第二句:“有鸟有鸟名舂锄,霜衣雪发形清癯。” —— 有鸟,即画中之鸟,形似舂田用的锄头,羽毛如霜如雪,形态清瘦。
- 第三句:“闲心只与鸥鸟伴,野趣不受樊笼拘。” —— 它(鸟儿)只与鸥鸟为伴,享受着无拘无束的自然乐趣。
- 第四句:“恍如少府池边立,又似吴王鼓中出。” —— 仿佛在汉代的少府府邸旁站立,又像是吴王的战鼓声中飞出。
- 第五句:“群聚应怜芳草青,孤飞点破空山碧。” —— 群鸟聚集在青翠的草地周围,而它独自飞翔时,却给寂静的山岭带来了一抹碧绿。
- 第六句:“国宾儒雅能得师,平生方寸无邪思。” —— 作为国家的使者或官员,儒雅而又学识渊博,没有杂念和邪念。
- 第七句:“宣尼大训寓此图,携来索我题新诗。” —— 孔子教导的大道理体现在这幅画上,带着它来让我为新的诗作做题。
- 第八句:“李杜雍陶音已绝,我欲题诗愧才劣。” —— 李杜、魏晋时期诗人陶渊明的作品已经没有了声音,但我写诗时感到惭愧,因为我的才能不够。
- 第九句:“但愿取彼霜衣制羽扇,一挥扫除四海苍生热。” —— 希望用它的白霜般的羽毛来制作羽扇,挥动一下就可以清除整个四海百姓的炎热。
- 关键词注释:
- “舂锄”:古代农具,形状像犁头。
- “樊笼”:笼子。比喻束缚。
- “少府”:汉代少府,主管皇室财物和宫廷事务。
- “宣尼大训”:孔子的教诲。
- “雍陶”:唐初四杰之一,字润德,擅长五言诗,被后人称为“小杜”。
- 赏析:
整首诗通过描绘画中之鸟的形象与生活状态,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自由生活的向往。通过对画中鸟儿的赞美,寄托了诗人对于和谐自然、远离尘嚣的生活理想。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才华不足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以及对他人作品的高度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