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戌之春金榜开,百五十人同日喜。
三十年来渐凋谢,落落晨星不多矣。
怜君素有冰蘖操,作官久淹甘自已。
方今用贤尚恬退,忽报乔迁向南鄙。
我闻滇南古夷地,皇明抚有非昔比。
君能治理如中州,风俗应须变淳美。
瘴烟初消天日明,碧水丹山照金紫。
青油幕下行装发,囊箧萧条只图史。
府僚诸老尚含情,况我情怀曷能止。
江亭一杯聊叙别,浩浩长风布帆起。
到时若上五华山,东望传书慰知己。

这是一首赠别诗。诗人王孟养在明朝万历年间考中进士,官居参议之职,后来升为总镇、左参政。陈公(太监)是广东人。他与王孟育相知多年,现在陈公要调任南京,于是王孟育写了这首诗来为他饯行。

首联:壬戌之春金榜开,百五十人同日喜。

“壬戌”指的是万历四十年,当时朝廷举行会试,录取了150人。诗人王孟养考中后,被分配到广东做参议,后来升为左参政。

颔联:三十年来渐凋谢,落落晨星不多矣。

诗人王孟养感慨自己从政三十年以来,虽然一直担任官职,但如今却像晨星一样稀少了。

颈联:怜君素有冰蘖操,作官久淹甘自已。

“冰蘖”指的是清白廉洁,不贪钱财;“甘自已”则是指愿意忍受艰苦的生活。王孟养成为国家官员,一直在官场上打拼,但他并不贪图钱财,而是选择忍耐艰苦的生活。

尾联:方今用贤尚恬退,忽报乔迁向南鄙。

“用贤”指的是选拔贤才,“恬退”则是指淡泊名利,不追求权力和地位。现在朝廷正需要贤才,而王孟育却选择淡泊名利,不愿意追求权力和地位。因此,朝廷突然传来消息说,王孟育将调任南方边疆的职位。

中间四句是赠别诗的主体内容,诗人通过描写陈公的离任情况,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情厚谊。

尾联:我闻滇南古夷地,皇明抚有非昔比。

“滇南”指的是云南南部地区,那里曾是古代的蛮荒之地。诗人王孟养听闻陈公将要调任到云南南部去任职,不禁感叹道:“皇明抚有”(指明朝统治)的云南,如今已经不是过去的那个样子了。

尾联:君能治理如中州,风俗应须变淳美。

“中州”指的是中原地区,这里是国家的中心地带。诗人王孟养希望陈公在云南南部能够治理好地方,改变当地的风俗,使当地变得淳朴美好。

尾联:瘴烟初消天日明,碧水丹山照金紫。

“瘴烟”是指瘴气,这里用来比喻云南南部地区的恶劣环境。“天日明”则是指天气晴朗,阳光明媚。诗人王孟养描述了云南南部地区瘴气消散后,晴空万里的景象。

尾联:青油幕下行装发,囊箧萧条只图史。

“青油幕”是指青布制成的帐幕,这里用来比喻陈公即将离开的行装。“囊箧”则是指行李包裹,用来存放个人物品。诗人王孟养描述了陈公即将离开的场景,他的行装已经收拾好了,只剩下一些旧书作为纪念。

颈联:府僚诸老尚含情,况我情怀曷能止。

“府僚”是指官府中的官员们,这里指的是陈公手下的官员们。“含情”则是指他们充满感情的样子。诗人王孟养成为陈公手下的一位官员,看到陈公将要离开,不禁感到依依不舍,心中充满了感情。

尾联:江亭一杯聊叙别,浩浩长风布帆起。

“江亭”是指江边的亭子,这里指的是离别的地方。“一杯”则是指一杯酒。诗人王孟养成在江边亭子里与陈公告别,两人举杯畅饮。当一阵长风吹过,陈公乘着船离开了这里。

尾联:到时若上五华山,东望传书慰知己。

“五华山”是指著名的山峰之一,这里指的是陈公要去的地方。“传书”则是书信传递的意思。诗人王孟养成功之后,想要去拜访陈公,告诉他自己在仕途上的成功经历。如果有机会的话,他会亲自去拜访陈公,把这份喜悦传递给他。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王孟养成为国家官员的经历以及与陈公之间的深厚友谊。同时,诗人通过对陈公离任的描写,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深眷恋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