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山无清晓,云水但稠浊。
累日行重岚,丛密何由豁。
安知兹壁外,不有朝暾跃。
颓云初离洞,流出将焉托。
岭半一人家,如鸟巢阿阁。
人语向空蒙,烟火出冥漠。
隔江望秭归,残阳见井郭。
胡为既济后,昏暮犹墟落。
【注释】
①九湾:山名,在四川奉节县。
②归州:治所今湖北秭归县。
③朝暾(tūn屯):初升的朝阳。
④阿阁:指高耸的山峰。
⑤冥漠:模糊不清的样子。
⑥昏暮犹墟落:黄昏时还看到一片荒芜景象。
【赏析】
此诗为宋神宗元丰三年(1084)作者出使辽国途经归州时所作。前六句写景,后六句写意。
首联写诗人在九湾至归州的旅途中所见的景色。雨发九湾,云水稠浊,乱山无清晓,说明旅途艰难,天气恶劣,但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气馁,而是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继续前行。颔联写诗人在重岚密雾中行走了多日的艰辛。颈联由物及人,诗人发现在这危峭的壁立千仞的群山之中,竟有一座朝暾(初升的太阳)跃出的山峰,这是多么令人振奋的事情啊!尾联写诗人行至半岭,忽然发现前面有一个山村,炊烟袅袅升起,仿佛是鸟儿栖息在树上巢穴一样,诗人不禁发出了由衷的感叹。
全诗写景状物,生动形象,富有生活气息,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奋发向上的精神。同时,诗人善于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加以描绘,给人以鲜明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