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宿岧峣路转通,剪萝辟磴谁人功。
重来暗壑沉金锁,不尽飞泉饮涧虹。
日落猿啼愁暮雨,天清鹤影御微风。
枕流似洗巢由耳,净土能令俗虑空。

游飞泉洞寄洞主人朱少襄经过中宿的山道,路通霄汉。

谁能剪去萝蔓开辟石级?

重来此地,暗壑深藏金锁,

飞泉如练,喷入涧底彩虹。

夕阳西下,猿啼声声愁绪满怀,

天朗气清,鹤影飘逸,微风徐来。

枕流洗耳,如同巢由隐居,

净土能令俗念空,心归自然。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游飞泉洞景致的诗。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飞泉洞的壮丽景色和幽深的氛围。首句“中宿岧峣路转通”,写出了诗人经过中宿时看到的高山峻岭,山路曲折蜿蜒,通向远方。接着,“剪萝辟磴谁人功”一句,赞美了那些能够剪除藤萝、开辟石阶的人,他们的劳动使得山路更加通畅。

第二句“重来暗壑沉金锁”,进一步描绘了飞泉洞的神秘之处。暗壑深处,仿佛隐藏着一个神秘的金锁,引人探寻。这里的“金锁”一词,既指代了飞泉,也寓意着人们内心深处的困扰。

第三句“不尽飞泉饮涧虹”,形象地描绘了飞泉的美丽景色。飞泉如练,喷入涧底,与彩虹相映成趣。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应该珍惜眼前的时光。

第四句“日落猿啼愁暮雨,天清鹤影御微风”,则转入了对飞泉洞周围环境的描绘。夕阳西下,猿啼声声,让人感到一丝愁绪;而天朗气清,鹤影飘逸,又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这里既有对飞泉洞周围自然环境的描绘,也有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

最后两句“枕流似洗巢由耳,净土能令俗虑空”,则是诗人对飞泉洞的向往和期待。他希望在这片净土上,能够洗涤心灵,摆脱世俗的纷扰。这种向往和期待,体现了诗人追求自由、超脱的精神境界。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飞泉洞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好与神奇,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自由、超脱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读者提供了一种思考人生、追求自由的启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