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赠新诗带素秋,白云低向箑端流。
十年朋好依坛末,一夕鸿声到枕头。
面孔世人饶见妒,骚篇山鬼稔生愁。
丈夫剩有肝肠在,匣里孤龙吼未休。

古诗《答李伯襄》是明代诗人韩上桂的作品,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作者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下面是诗句的逐句释义及其赏析:

  1. 诗句解读
  • 把赠新诗带素秋:这句表达了将新作的诗歌赠送给李伯襄,并强调了秋天的氛围。”素秋”通常用来指代秋季,暗示着一种清寒、寂静的美感。同时,“带”字也暗示了这份礼物不仅仅是文字,更是诗人情感的寄托。
  • 白云低向箑端流:这里的“白云”象征着飘渺、无拘的自由,而“低向箑端流”则描绘了一幅云彩轻轻落在纱帐(箑)上的图景,既形象又富有诗意。这种描述不仅增添了画面感,还暗合了友情的淡泊与宁静。
  • 十年朋好依坛末:这句话表达了与李伯襄多年的友谊,并提到了他们在坛末(即晚年)依然相互支持的情景。”坛末”在这里可能指某个学术或政治领域的末端,意味着尽管岁月流转,两人的关系仍然坚固如初。
  • 一夕鸿声到枕头:这里的“一夕”表示时间之短暂,而“鸿声”则是指大雁的叫声,常用来象征远方的来信或消息。这句话表达了收到李伯襄书信的惊喜,如同听到远方传来的鸿雁之声,令人心潮澎湃。
  • 面孔世人饶见妒:这里描述了面对外界的眼光和嫉妒,诗人并未退缩,而是坚持自己的创作和理念。“面孔世人饶见妒”表明诗人并不惧怕外界的评价,反而勇于展示自己的才华。
  • 骚篇山鬼稔生愁:通过运用古典文学中的典故,表达了诗歌中蕴含的情感深度,以及这些情感如何引起山鬼般的共鸣与忧虑。这里的“骚篇”指的是屈原的《离骚》,而“山鬼”则是一种神秘的自然元素,两者结合,使得整句充满了神秘与忧郁的气息。
  1. 赏析
  • 李伯襄与韩上桂之间的友情被这首诗深情地描绘出来,展示了深厚的情谊和相互理解。
  • 诗歌中的意象丰富而生动,如“白云”、“箑端流”等,都富有画面感,让人仿佛置身于诗意的场景之中。
  • 通过对比“面孔世人饶见妒”和“骚篇山鬼稔生愁”,诗人不仅表达了对外界评价的看法,更突出了个人情感的真实与深沉。
  • “一夕鸿声到枕头”一句,巧妙地使用了鸿雁传书的形象,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消息的期待和喜悦。
  • 整体上,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两位文人之间的友谊,也反映了他们对于文学创作的热爱和追求。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使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韩上桂的《答李伯襄》不仅是一首表达友情的诗歌,也是一首充满艺术魅力的作品。它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纽带和深厚的文化情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