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出如金盘,遥遥对城阙。
照下千仞溪,波光随灭没。
幽人抱长想,感此叹玄发。
三五喜正圆,二八旋又缺。
如何共照人,使我容华歇。
涉江采芙蓉,登山拾薇蕨。
落叶委霜文,天长靡可越。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语言的掌握能力及赏析。解答时需要结合全诗内容理解每句诗的意思,然后分析诗歌的情感以及诗人表达情感的方式。

(1)“见月”的意思是:看到月亮出现。“月出如金盘”意思是:月光像一轮明亮的盘子,照在城阙上。“月出如金盘”一句是写景。“遥遥对城阙”意思是:月光远远地照着城楼。这一句是写月光照到城楼上的景象,也是写月光照到诗人身上的情形。“遥”字写出了诗人远望的情景,“照下千仞溪”,意思是:月光照射在高高的溪水之上,“千仞溪”意思是:高高的溪水,“波光随灭没”意思是:溪水的波光随着夜色而消失。这句是写月光照在溪水上的情景。“幽人抱长想”意思是:幽居之人抱着长久的思绪。“幽人”是诗人自指,“抱长想”意思是:抱着长久的思绪。“感此叹玄发”意思是:感叹着头发变白了。“感此”意思是:感叹,“玄发”意思是:白发,“叹”字表现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伤感之情。

(2)“三五喜正圆,二八旋又缺”意思是:十五的月亮圆满,二十八的月亮渐渐亏缺。这是写月。“三五”指的是农历的十五,“二八”指的是农历的二十八,“喜正圆”“旋又缺”两句是说:十五的时候明月圆圆,二十八的时候月亮已经慢慢地缺损起来,“喜”和“旋”都是指月亮,“盈”和“缺”是说月亮的形态,“十五”和“二十八”是说时间,“圆”和“缺”是说月亮的形状,这两句表达了时间流转的无情,同时写出了作者对人生易逝的感慨之情。

(3)“如何共照人,使我容华歇”意思是:月亮怎么能够共同照耀我呢?让我的容颜衰老啊。“容华歇”意思是:容颜衰老。这两句是写月。“如何”是疑问的语气词,意思是:为什么,“共照”就是一起照亮,“使我”意思是:让谁,“容华歇”意思是:容颜衰老。“使我”是说让容颜衰老,“容华”是指年轻时候的容貌,“休”是停止的意思。这句是写月。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伤感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他对人生易逝的感慨之情。

(4)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描写月色的诗,通过观察自然景象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感慨和情感变化。诗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把月亮比作金盘和银盘,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月色之美;通过对月亮变化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时光流逝的伤感。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深的感动。

【答案】

见月

月出如金盘,遥遥对城阙。

月色如明镜,照我心上愁。

月下独行人,泪落沾衣襟。

三五喜正圆,二八旋又缺。

如何共照人,使我容华歇。

涉江采芙蓉,登山拾薇蕨。

落叶委霜文,天长靡可越。

赏析:

这首诗以观月为线索,写了作者在月夜中所见之景及所思之事,表达了作者对青春易逝、岁月难留的深深感慨。首章写月出之景。诗人仰望天空,只见明月如同一枚明亮的银盘悬挂于天际,皎洁的月光从云层间洒向大地,给人们送来了一片光明和温暖。诗人抬头仰望,不禁发出了惊叹:“月出如金盘,遥遥对城阙。”他站在城楼下,望着那轮明月,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激动,仿佛看到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第二、三章写月色之美。诗人用“皎皎”、“团团”等词语形容月色之美,让人感觉如同仙境一般。他举头仰望那轮明月,似乎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模样,那时候他意气风发,满怀豪情壮志。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渐渐发现自己已经变得老去,曾经的梦想也已经被现实所消磨殆尽。

第四、五章写时间的流转。诗人通过对比十五和二十八的月亮形状,表达了时间流逝的无情。他认为月亮的变化就像是人生一样,总会有起有落,有盛有衰,只有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才能不让自己留下遗憾。

最后两章写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想起了自己曾经有过的青春年华,那些美好的时光已经成为了过去。如今他已经变得苍老不堪,再也无法找回曾经的那个自己了。他感叹道:“如何共照人,使我容华歇。”他希望自己能够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不再让它白白流逝。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诗人通过观察自然景象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他对时光流逝的深深感慨之情。全诗构思巧妙,意境优美,给人以深深的感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