贲禺有丛桂,托根青嶂旁。
石削枝从古,烟迷色更苍。
空谷谁相问,幽花只自扬。
公来拟招隐,攀条揽其芳。
湛以甘棠泽,洒以清风凉。
岂期寒陋质,得奉君子光。
蟠木犹成器,焦材且奏良。
长当供佩结,庶可比琳琅。

【注释】

贲禺:即“桂”,桂树。

托根:树根。青嶂:青色的山崖。

石削:山石陡峭,枝从古:枝干挺直如古木。

空谷:山谷中。相问:互相问讯。

幽花:幽香的花。只自扬:独自开放。

公来:您到来的时候。拟招隐:打算隐居起来。

湛:深。甘棠泽:甘棠的清泉之水。

洒:飘落。清风凉:清凉的风。

寒陋质:贫贱的品质。得奉君子光:有幸得到君子的恩惠和赏识。

蟠木:盘曲的树木。仍成器:仍然能成为有用的器物。

焦材:烧焦的木材。且奏良:也能做出好的东西。

长:长久地。当:用作。佩结:佩带在身上。

庶比:希望与……相同。琳琅:美玉。

【赏析】

这首咏物诗,以桂树为题,赞颂桂树的坚贞不移、高洁典雅,借以喻指自己,抒发了作者对高尚品德的追求和向往之情。全诗结构谨严,层次井然,先写桂树本身的特点,然后写到其枝叶如何茂盛,接着写到它生长的自然环境,再写它的香气如何浓郁,最后说到它所受到的人们的赞美,从而突出了主题。

首联“贲禺有丛桂,托根青嶂旁”,起句点明桂树,交代了桂树的产地是郁林州(今广西容县)贲禺县。“有”,即存在、生长;“丛”,是聚集的意思。这一句写出了桂树的存在状态和生长环境。“托根”二字,表明了桂树的生长情况,既没有依附于其他树木,也没有扎根于土地之中,而是独立地生长在青山绿水的旁边。“石削枝从古”,“石削”指的是山崖陡峭;“枝从古”则是指树枝笔直向上。这两个词语描绘出了桂花生长的环境是多么的险峻,同时也显示出了桂花的坚韧和刚毅,以及它的顽强生命力,正如同那些自古以来就屹立于峭壁之上的松柏一样。“烟迷色更苍”,这一句描写了桂花在烟雾缭绕中更加显得苍翠欲滴,给人一种朦胧、神秘的感觉。

颔联“空谷谁相问,幽花只自扬”,通过写空谷中的桂花无人问津,只有它默默地绽放,表达了诗人对于名利看淡、超脱世俗的情怀。这里的“空谷”并不是指真正没有人居住的山谷,而是指那些虽然看似寂静无声但却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的地方。诗人通过对这些地方的描述,表达了自己追求自然和谐、远离喧嚣的心态。同时,也反映出了他对那些只注重名利而不顾他人感受的行为的不屑一顾。

颈联“公来拟招隐,攀条揽其芳”,则是说有人来访,想要邀请诗人一同隐居,共同享受这份宁静与美好。这里的“拟招隐”是指有人提议要邀请诗人一同隐居,过上一种远离尘世纷扰的生活。“攀条揽其芳”则是指有人想要采摘桂花,以此来表达对诗人的喜爱和赞赏。这一联通过描绘诗人与来访者的互动过程,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一方面他渴望逃离世俗的纷扰,另一方面他又难以割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矛盾的情感贯穿了诗歌的始终,使得诗歌更具有了深度和层次感。

尾联“湛以甘棠泽,洒以清风凉”,进一步强调了桂花的美好品质。这里使用了“湛以甘棠泽”这个典故,意指甘棠的泉水滋养着桂花,使其更加甘甜芬芳;同时,“湛以甘棠泽”也暗示了诗人自己的内心世界被桂花的清香所滋养,变得更加清新明净。“洒以清风凉”则是指清凉的风儿吹拂着桂花,使其更加芳香四溢。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桂花的美好形象,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诗人对这束美丽花朵的喜爱之情。

整首诗通过咏物抒情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诗人通过对桂花的独特描绘,展现了其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和高雅脱俗的气质品格,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名利看淡、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态度。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同时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它鼓励我们要像桂花一样坚守本心、保持纯洁高雅的品格,同时也要勇于追求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不被世俗所左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