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阴荫西窗,实繁枝叶低。
小鸟时来鸣,向我如栖栖。
一鸟鸣未已,一鸟随和之。
鸟声处处起,高下声参差。
日出闻鸟声,不觉日已西。
池塘小雨过,夕阳鹧鸪啼。
【解析】
此诗写诗人在西窗下欣赏小鸟的鸣叫。“梅阴”“西窗”点明环境,为全诗定调。第一、二句写景。第三、四句抒情。第五、六句写鸟声。第七、八句写日出时听鸟声。最后两句是写夕阳时分听到鹧鸪的啼叫声。前六句都是写景,但景物各异,有静有动,有声音,有色彩,有远近高低的差别,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最后两句是诗人即景生情,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答案】
译文:
西边的窗户下,有梅荫遮着窗户,树枝繁多枝叶低垂。
小鸟不时来鸣叫,仿佛向人栖息一样。
一只鸟儿鸣叫没有停止,另一只鸟儿随之应和。
到处都是鸟儿的鸣叫,高低错落参差不齐。
太阳升起的时候听见鸟的叫声,不知不觉太阳已经下山了。
池塘上小雨过后,夕阳中听见鹧鸪的叫声。
赏析:
首联开门见山,以“西”字点出地点,用“梅阴”二字,渲染出幽雅恬淡的氛围,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实繁枝叶低”描写的是一幅生动的梅树图,使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颔联写诗人观赏小鸟的场景。“小鸟时来鸣”,是说诗人常常能听到小鸟的鸣声。“向我如栖栖”则写出了诗人被小鸟的声音所吸引,如同鸟儿飞来栖止一般,从而表达了诗人对小鸟的喜爱之情。
颈联写诗人因听到鸟声而感到惬意的情景,也是诗人即景生情的佳作。这两句通过写“一鸟”与“一鸟”的和谐,表现了诗人心境的平静、喜悦。“鸟声处处起”写的是鸟儿们此起彼伏地叫着,“高下声参差”写的是各种不同高度的鸟儿发出的不同声响。这两句不仅描绘出了一幅鸟儿们争相鸣叫、相互应和的画面,而且表现出了鸟儿们欢快、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之情。
尾联写了夕阳时分听到鹧鸪的叫声。“池塘小雨过”是说雨已经停了,而这时却听到了鹧鸪的叫声。“夕阳鹧鸪啼”则是在傍晚时分听到鹧鸪的叫声,这是诗人即景生情的结果。这里既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与热爱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