蟠木倚沧溟,花开隐耀灵。
高临四海碧,下视九州青。
地远无风雨,天低动日星。
不须乘鹤去,三岛亦浮萍。
《游仙诗二首》是一首汉魏六朝时期的诗歌,通过诗人的想象,描绘了一幅神仙世界的图景。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诗词原文:
蟠木倚沧溟,花开隐耀灵。
高临四海碧,下视九州青。
地远无风雨,天低动日星。
不须乘鹤去,三岛亦浮萍。关键词注释:
- 蟠木:指神话中的长生不老之树,象征仙境或仙人。
- 花开:指仙人的修炼成果,如桃花盛开。
- 隐耀灵:形容仙人的灵光或智慧。
- 四海:指全国各地或整个世界,表达诗人对世界的广阔视野。
- 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州,这里泛指中国。
- 地远无风雨:形容远离尘世的仙境,没有自然现象的影响,如风雨等。
- 天低动日星:形容天空的高度,星辰的位置,暗示仙人的超然和自在。
- 三岛: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这里指仙境。
- 浮萍:比喻仙人如同水上漂浮的萍草,随波逐流,自由自在。
-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了一幅仙人生活的画卷,从“蟠木”到“九州”,再到“三岛”,诗人用丰富的想象力展现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仙境。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述,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情感。最后一句“不须乘鹤去,三岛亦浮萍”,则将仙境的神秘与仙人的自由生活巧妙地结合起来,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游仙诗中的经典之作。
《游仙诗二首》不仅是对神仙世界的艺术描绘,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通过对仙境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超脱世俗的追求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体现了汉魏六朝时期游仙诗的特点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