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旷观以适性,聊纵目而怡颜。
闲随罔两酬答,动与太虚往还。
【注释】
托旷观以适性,聊纵目而怡颜:在广阔的空间中寻求自己的性情,随意眺望以愉悦心情。
闲随罔两酬答,动与太虚往还:闲着无聊时,就跟随那些飘忽不定的影子去应答它们,和宇宙中的虚空来回游移。
罔(wǎng)两:飘忽不定的影子。
太虚:指天空。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秋夜静坐时偶有所感而作的抒情小诗。诗的前两句,“托旷观以适性,聊纵目而怡颜”,意思是说,我借助辽阔无垠的天空来使自己的心情得到舒展;我随意地眺望着四周,心情也变得愉快起来了。诗人把自我感觉、心境的变化,归结为“寄托于空旷的空间”这一行为。“适性”二字,点明诗人所追求的是精神上的自由、超脱。“怡颜”二字,则说明他通过这种超脱获得了心灵的愉悦。这两句诗表达了一种对自然、对人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表现出诗人超然物外、寄情山水的旷达情怀。
“闲随罔两酬答,动与太虚往还。”这是诗人在静坐中偶有所得的妙悟。“罔两”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鬼怪,据说它是没有形体的一种幻象。“酬答”是相互应答、交流的意思。“太虚”是佛教用语,指天空或无边无际的空间。“往还”指往来、交往。诗人在静坐中,似乎看到了飘忽不定的影子与虚空往来交流,于是有了这样的感悟。
这首诗的意境空灵、清逸,表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和超然物外的胸襟气度,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墨客追求个性解放的精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