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亩之间雀啾啾,止蒿集莱鸣相酬。
远川遥陌路孔修,原田茫茫禾黍稠。
秋来古树风飕岩,夕阳惨淡沉西丘。
群飞群下不相求,衔穗食谷安无忧。
南有樛木在芳洲,雌雄迫暮共依投。
咄哉兹禽多诡谋,性行佻巧谁与俦。
穿屋作巢于高楼,食彼粢盛令人愁。
非罗非丸致无由,草窃奸宄将何尤。
吁嗟此鸟毋久留,愿汝化蛤湮东流。
【注释】
野田:田野。黄雀:指鹌鹑,俗称黄雀。止蒿集莱:停宿于蒿草间、菜地里。相酬:相互酬答。远川遥陌:遥远的小河和遥远的道路。孔:甚、很。修:长。原田茫茫:广阔的原野上草木茂盛。黍稠:庄稼茂密。秋来:秋天到来。古树风飕岩:古老的树林里发出飕飕的响声。岩:山石上。夕阳惨淡:夕阳暗淡无光。沉西丘:沉没在西边。群飞群下不相求:一群群地飞着,并不寻找食物。衔穗食谷:衔着稻穗吃谷物。安无忧:怎么不安心呢?雌雄迫暮共依投:雌雄在一起直到天色将晚才离开。咄哉:惊叹的样子。兹禽:这些鸟。多诡谋:有很多奸诈的计谋。性行佻巧:性情轻浮狡猾。谁与俦:与谁为伍?穿屋作巢于高楼:在屋顶上筑巢。粢盛:祭器中盛放的食物。非罗非丸致无由:用网罗和弹丸是无法捕捉它的。致无由:无法捉到它。草窃奸宄将何尤:小偷和小偷偷窃做坏事又有什么错呢?吁:感叹词。嗟:叹词,表示感慨。此鸟:指鹌鹑。毋久留:不要长久停留。愿汝化蛤湮东流:希望你化为蛤蜊,随水流到东海去。
【译文】
十亩大田之间,鹌鹑们啾啾叫个不停,停在蒿草和野菜丛中互相呼应应答。远远的小河边,路很长,原野辽阔,庄稼长得茂密。秋天来临,古树发出飕飕的响声。夕阳已经落到西山了,一片昏暗。它们一群群地飞着,并不寻找食物,衔着稻穗吃谷物,怎么不安心呢?雌雄在一起直到天色将晚才离开。这种鸟有很多奸诈的计谋,性情轻浮狡猾,与谁为伍?它们在屋顶上筑巢,用网罗和弹丸是无法捕捉它的,用草和泥土做的小房子来掩蔽自己。用这种方式偷鸡摸狗做坏事又有什么关系!吁叹一声:鹌鹑啊,你不要再长久停留在这里了。希望你化为蛤蜊,随水流到东海去。
【赏析】
《诗经》中写农事的不多,而《小雅》中的《甫田》《甫田之什》就占了不少篇幅。这是一首描写农事的诗。《甫田》以平实的语言,朴素的笔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春播、夏耘、初秋收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歌颂。这首诗是周代中期的作品,大约在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771年之间,当时周公平定了管叔鲜、蔡叔度的叛乱,成王封他于鲁国。周公对农事十分关心,所以有这首长诗的写作。《甫田》全篇采用赋的形式,通过铺陈景物,刻画物态、人貌和情态,使人物性格鲜明生动,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首章写春播。“十亩之间”以下六句,是全诗的起兴之辞。起句点明地点是在田间,“十亩”二字说明面积大小,“黄雀”二字点明所咏对象,说明这是一首咏黄雀的诗。《甫田之什》中其他诗也有咏黄雀的,如《斯干》、《甫田》、《大田》等,但都不如本诗写得如此细腻生动。《甫田之什·斯干》中写到黄雀时说:“爰得我所,心焉顾慕。公尸来燕来燕来燕来燕来。”(见《毛诗正义》)《甫田》则说:“止蒿集莱鸣相酬”,其生动程度显然不及。“远川遥陌路孔修”,写黄雀在田间飞翔的情形;“原田茫茫禾黍稠”,写田间景象;“秋风萧瑟”四句写黄雀在树上欢唱的情景;“群飞群下不相求”,写黄雀在空中自由飞翔的情形;“衔穗食谷”四句写黄雀觅食的情景;“南有樛木在芳洲”,写黄雀栖息的地方。从这几句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自然现象观察入微,描写生动逼真,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
二章写夏耘。“秋来古树风飕岩”,写秋来时节,大风呼啸,树叶沙沙作响;“夕阳惨淡沉西丘”,写太阳落山时,天色惨淡,大地沉沉。这几句都是对景抒情,写出了农人夏耘时的艰辛。“群飞群下不相求”,写农人在田间忙碌,黄雀却并不着急寻食;“衔穗食谷安无忧”,写黄雀在农人辛苦劳作后仍然安然觅食。这两句是诗人同情黄雀,认为黄雀虽然生活悠闲,却无忧无虑,不受世间纷扰的干扰。“南有樛木在芳洲”,写农人归家后,在芳洲旁找到了可以歇脚休息的地方;“雌雄迫暮共依投”,写雌雄黄雀在傍晚时分一起归来,寻找栖身之处。这两句是诗人想象农人在田间劳作一天后的所见所闻。“咄哉兹禽多诡谋,性行佻巧谁与俦”,“咄哉”是惊叹的口气词,“兹禽”即“此鸟”,“诡谋”指机变多端、狡诈多变的计谋。“叨叨”是形容声音细小,这里指小鸟鸣叫声。“性行佻巧谁与俦”意为:这只小鸟心思灵巧、善于钻营,又有谁能比得上呢?这两句是对前文黄雀不急不躁、悠然自得的行为的肯定和赞赏。“穿屋作巢于高楼”是说黄雀善于攀爬树木,在高大的树枝上搭起了窝巢。“食彼粢盛令人愁”,写人们担心被黄雀吃掉粮食,而忧心忡忡。最后两句“非罗非丸致无由”和“草窃奸宄将何尤”,意思是:用网子捕捉它没有成功,用弹弓打它也没有办法。小偷小摸又有什么关系呢?诗人在这里运用对比的手法,既表现了自己对农事劳动的赞美,也讽刺了那些只顾眼前利益、偷鸡摸狗之徒。
三章写秋收。“吁嗟此鸟毋久留”,是诗人对农事劳动者的一种祝愿。“愿汝化蛤湮东流”,是诗人对农事劳动者的安慰,希望他们能够像黄雀一样自由快乐地生活。这首诗通过咏歌黄雀的习性、行为,赞美了农事劳动者勤劳朴实的品性,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深厚,富有生活气息,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