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在岧峣若个峰,三生石上坐高舂。
添铛煮茗僧分瀑,唤客题诗鹤在松。
文畅眼中无佛帜,老坡方外有辞锋。
道人欲作周公梦,莫撞楼头夜午钟。

“趣在岧峣若个峰,三生石上坐高舂。” 诗句一:

  • 诗意赏析:这句诗描绘了诗人站在高山之巅,俯瞰云雾缭绕的山峰,感受着山间的静谧与深远。这里的“岧峣”形容山峰高耸入云,给人以巍峨壮观之感;“若个峰”则增添了一种神秘莫测的氛围;“三生石上坐高舂”则是诗人想象自己曾经三次来到此地,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和体验。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之情。
  • 关键词解释:“岧峣”意为高耸、雄伟;“若个峰”是一种修辞手法,指不确定的山峰;“三生石上”则寓意着诗人与这片山景结下了不解之缘;“坐高舂”则描绘了诗人坐在山顶上,沉浸在大自然的怀抱中的景象。
  • 译文:“这座山峰是如此的高耸入云啊,仿佛它已经存在了三个世纪。我曾在它的三生石上停留过,那时我感受到了无尽的宁静和美好。”

“添铛煮茗僧分瀑,唤客题诗鹤在松。” 诗句二:

  • 诗意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僧人烹茶、瀑布飞流、客人题诗的生动画面。其中,“添铛煮茗”指的是僧人正在用炉子煮茶;“僧分瀑”则形容瀑布水流湍急,仿佛被分成了无数细流;“唤客题诗”则是指僧人邀请客人前来题诗作画,以表达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整句诗通过这些细节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充满生机的山林景象。
  • 关键词解释:“添铛煮茗”指的是僧人用炉子煮茶;“僧分瀑”形容瀑布水流湍急,仿佛被分成了无数细流;“唤客题诗”则是指僧人邀请客人前来题诗作画,以表达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 译文:“僧人正在用炉子煮茶,瀑布的水花四溅如同细雨纷飞;他邀请客人来此题诗作画,让鸟儿在松树上歌唱。”

“文畅眼中无佛帜,老坡方外有辞锋。” 诗句三:

  • 诗意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质疑以及对道家思想的赞同。其中,“文畅眼中无佛帜”指的是诗人认为文人墨客应该专注于文学创作,而不是追求佛教的宗教仪式;“老坡方外有辞锋”则是指苏轼作为一位儒家学者,其思想深邃、言辞犀利,展现了道家哲学的魅力。整句诗体现了诗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尊崇。
  • 关键词解释:“文畅眼中无佛帜”指的是诗人认为文人墨客应该专注于文学创作,而不是追求佛教的宗教仪式;“老坡方外有辞锋”则是指苏轼作为一位儒家学者,其思想深邃、言辞犀利,展现了道家哲学的魅力。
  • 译文:“在文人眼中,没有佛陀的象征,只有文学的光芒;而东坡先生则是一位有着锐利思维的哲学家,他的思想深邃、言辞犀利。”

“道人欲作周公梦,莫撞楼头夜午钟。” 诗句四:

  • 诗意赏析:这句诗描绘了道士想要实现周公的梦想,但又担心会打扰到楼头的钟声。其中,“想作周公梦”指的是道士渴望得到周公那样的智慧和成就;“楼头夜午钟”则是指寺庙中的钟声,象征着宁静与祥和。整句诗表达了道士对于修行与世俗生活之间矛盾的无奈与困惑。
  • 关键词解释:“道人欲作周公梦”指的是道士渴望得到周公那样的智慧和成就;“楼头夜午钟”则是指寺庙中的钟声,象征着宁静与祥和。
  • 译文:“道士想要成为周公那样的贤人,但同时又害怕打扰到寺庙中的宁静与祥和;所以他总是在思考如何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

这首诗通过描绘李白在不同景点留下的诗作,反映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自然美景的独特见解。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李白的诗歌艺术和思想内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