槁梧谁是奏南音,一羽何须较陆沈。
薏苡未应疑照乘,天池休把混蹄涔。
子龙树老藏身计,元礼舟轻玩世心。
爱杀就中明哲者,瓣香梁砀欲招寻。

【解析】

  1. “槁梧”,枯树。2. “奏南音”,比喻高才大略。3. “陆沈”,指屈原。4. “薏苡”,野草名,可食,也有毒。5. “天池”指汉高祖的故乡,在今陕西蓝田县东南,是古代帝王游猎之地。6. “元礼”,指张衡。7. 句意:你(诸葛亮)就像子龙(刘备手下的将领关羽)一样老谋深算,隐居山林;像元礼(张衡)那样轻船泛舟,玩世不恭。8. “爱杀”,极言其喜欢、喜爱之至。9. “瓣香梁砀”,指对有道明哲者表示敬意、尊崇。“瓣香”即“寸草”,指小草,这里比喻尊敬之心,也暗含了作者自谦之意。“梁砀”指梁鸿、孟光夫妇,东汉时期的一对夫妻。10. 句意:我就像《易经》中所说的,用木棍在地上画个圆,象征天下为一(天下为公),但如今却是诸侯割据,天下分崩离析。所以我要向天下表达我的愿望:让那些能够治理国家的人来统治天下。
    【答案】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时写给友人的一封信。诗人以书信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对于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的期望,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在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情绪。
    第一首诗写诗人对于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向往。“槁梧谁是奏南音”,“槁梧”代指大树,喻意高远,诗人在这里以“奏南音”比喻自己的远见卓识和高远的志向,表达了诗人希望与贤者交往,共同为国家治理出谋划策的愿望。“一羽何须较陆沈”,“一羽”比喻微小的力量,陆沉比喻沉没的船只。此句意为:一根羽毛又何必要与庞大的陆地作比较呢?表明诗人虽然身处乱世,但仍有济世安邦的理想和抱负,并不因一时的困境而丧失信心和斗志,仍寄望于贤者能够辅佐自己实现政治理想。
    第二首诗歌赞颂诸葛亮、张衡等贤者的政治理想。“薏苡未应疑照乘”,“薏苡”是一种植物,可以食用,也可以作为药材。“薏苡”在这里被用来比喻诸葛亮。诗人说:薏苡这种植物不会因为长得高大而被误认为是马鹿之类的动物,同样,诸葛亮这样杰出的人才也不会因为地位高而受到小人的诽谤,这是诗人对于当时社会上小人造谣生事、诽谤贤者的行为的讽刺,同时也是对诸葛亮的高度赞扬。“天池休把混蹄涔”,“天池”指汉高祖刘邦的故乡——蓝田县东南的“天池山”。诗人说:不要因为天池水清而误以为它是混浊的水了。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贤士的赞美以及对于小人的鄙视。
    第三首诗歌抒发了诗人对于自己政治理想无法实现的感慨之情。前两句诗人以子龙(刘备手下的将军关羽)和张衡为例,说明他们都是深藏不露、韬光养晦,最终成就一番事业的英雄豪杰。然而,诗人却认为自己像子龙一样老谋深算,像张衡一样轻船泛舟,玩世不恭,因此对于这样的人生充满了疑惑。后两句诗人以“爱杀就中明哲者”,“就中”指的是其中,“爱杀”即“极”的意思。诗人说:我对于那些善于处理事务、明智而有远见的人表示极大的喜爱,就像梁鸿、孟光夫妇一样珍视他们。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贤人君子的崇敬之情以及对现实状况的无奈和感慨。
    第四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于天下统一、人民安定生活的渴望。诗人以《易经》中的“磐石方且木”来比喻天下为一的局面,同时用“吾谁与涉”表示对于当前局势的担忧和忧虑。诗人说:我就像《易经》中的木棒在地上画个圆圈,象征着天下为一,但是如今却是诸侯割据,天下分崩离析。因此,我希望能够向天下表达我的意愿:让那些能够治理国家的人来统治天下。
    本诗是一首借物喻志、托物言志的抒情小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人格追求以及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忧虑。全篇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体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卓越的才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