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牛触山山欲摧,巴江东注何悠哉。
土能制水本堪据,神降自天胡可猜。
旧典尽经秦火灭,无人亲见禹功来。
威灵尚杀惊湍势,从众维舟奠酒杯。
诗句解读:
- “谒黄陵庙二首” - 这组诗可能是作者游览黄陵庙时所作,黄陵庙是纪念大禹的地方。
- “一牛触山山欲摧” - 描述了牛触碰山体的情景,山仿佛要被撞倒,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山的坚固。
- “巴江东注何悠哉” - 表达了对长江东流的感慨,河流之长远而悠长。
- “土能制水本堪据” - 强调了土地对水的制约作用,突出了大地的力量。
- “神降自天胡可猜” - 指出神祇从天而降是不可猜测的,增添了一种神秘感。
- “旧典尽经秦火灭” - 提到了历史上秦朝的焚书坑儒事件,强调历史变迁带来的损失。
- “无人亲见禹功来” - 表达了没有后人能够亲眼见证大禹治水之功。
- “威灵尚杀惊湍势” - 即便大禹的神威仍能震慑水流,显示了他的威力。
- “从众维舟奠酒杯” - 描述了人们跟随大禹的意志,在江边摆好酒席,表示敬意和庆祝。
译文:
- 一头牛撞倒了山,山仿佛要被撞倒。
- 巴江河东流,多么悠远。
- 土地可以控制水流,这是理所当然的。
- 神明降临自天,我们又怎能推测呢?
- 古老的典籍经过秦朝的大火全部烧毁,没有人见过大禹的功绩。
- 神灵的力量仍然能够震慑水流,显示出它的强大。
- 从众维舟奠酒杯,表达的是人们对大禹治水功绩的敬仰。
赏析:
此组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历史文化反思,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与历史、现实与理想之间关系的思考。通过对牛触山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通过对长江与大地关系的描绘,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同时,诗人也借由对古老文化的回顾,引发了对未来和历史的思考。整体上,此诗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历史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