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牙欲啮江欲吞,蜀道险恶宁虚云。
千金之子不垂坐,万里此行何独勤。
青草接江愁白昼,玄猿挂树啸黄昏。
典衣取醉复易醒,瓶罄凭谁添曲君。
【译文】
巫峡江流险恶,山岩陡峭欲将人吞噬;蜀道险峻难行,云雾缭绕令人生畏。
千里迢迢来此,只为寻找那失落的知音,怎可轻易归去?
长草接天日白夜愁,猿在树间啼声哀婉。
典当衣物换酒解愁,醒来后空酒瓶子又满。
注释:
- 巫峡遣怀:即《巫峡》,作者在巫峡中抒发了对知音的怀念。
- 石牙:山崖。
- 欲啮江:指山崖像利齿一样想要咬住江水。
- 欲吞:形容山势高耸,如同要吞掉江水似的。
- 宁虚云:宁愿让云雾飘过,不与云相斗。
- 千金之子:指有地位的人,也指诗人自己。
- 垂坐:坐下。
- 万里:形容距离遥远。
- 何独勤:为何如此勤奋?
- 青草:形容山色青翠。
- 玄猿:黑色猿猴。
- 挂树:挂在树上。
- 典衣:典当衣物。
- 瓶罄:酒瓶空空如也。
- 凭谁添曲君:希望有人能为诗人再斟上一杯美酒。
赏析:
这首五言律诗,以“巫峡”为背景,抒写了作者在旅途中因思念知音而感到的孤独、寂寞和辛酸。全诗意境深远,情感细腻,语言简练而富有音乐性。
首句“石牙欲啮江欲吞”,运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生动描绘出巫峡山崖的险峻和江水的汹涌澎湃。这里的“石牙”形象地描绘出了山崖的陡峭和坚硬,而“欲啮江”则进一步强调了山崖对江水的压迫和威胁。同时,“欲吞”一词也表达了作者对这险恶环境的畏惧之情。
第二句“千金之子不垂坐”,则是通过对比手法来表现作者的坚毅和执着。这里用“千金之子”来形容自己的社会地位和价值,而“不垂坐”则表达了自己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决心。这一句既体现了作者的自信,也流露出一丝无奈。
第三句“万里此行何独勤”,则进一步揭示了作者的内心世界。这里的“万里之行”既指自己身处遥远的路途,也暗示着自己内心的孤独和迷茫;而“何独勤”则表达了自己对于知音的渴望和对于友谊的珍视。这种孤独和迷茫使得作者更加坚定了自己追求知音的信念。
接下来两句“青草接江愁白昼,玄猿挂树啸黄昏”,则进一步描绘了巫峡的自然景象和自己的心情变化。“青草接江”描绘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而“愁白昼”则表达了作者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知音未现的忧虑。“玄猿挂树”则用生动的形象描绘了猿猴在树上的悲鸣,增添了诗歌的情感色彩。
最后两句“典衣取醉复易醒,瓶罄凭谁添曲君”,则是表达了作者对于现实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盼。“典衣取醉”表达了自己为了忘却烦恼而喝酒的行为,而“易醒”则强调了自己的清醒和反思。“瓶罄”则表示自己的酒已经喝光了,而“凭谁添曲君”则表达了自己希望得到知音的理解和陪伴的愿望。
整首诗以抒情为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传达了作者对知音的渴望和对友谊的珍视。同时,诗中的意象和情感也相互呼应,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