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在元元血食宜,汉家赤子为公疲。
江中怪木知谁姓,岸上老渔偏独痴。
高鸟不栖山寂寂,野狐相狎草离离。
至今一道西陵水,流到祠前也忸怩。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及其赏析:

题魏武庙

  • 功在元元血食宜,汉家赤子为公疲。
  • 江中怪木知谁姓,岸上老渔偏独痴。
  • 高鸟不栖山寂寂,野狐相狎草离离。
  • 至今一道西陵水,流到祠前也忸怩。

译文

  1. 功在元元血食宜,汉家赤子为公疲。
  • 意思是说,魏武帝的功绩在于给人民带来了福祉,而汉朝的赤子们却为了他而疲惫不堪。
  1. 江中怪木知谁姓,岸上老渔偏独痴。
  • 指的是岸边的老渔夫因痴迷于魏武帝庙中的神像而忘记了自己的渔船。
  1. 高鸟不栖山寂寂,野狐相狎草离离。
  • 描绘的是山中鸟儿不再栖息,野狐相互嬉戏的景象,暗示着魏武帝庙的繁荣与自然的荒凉形成鲜明对比。
  1. 至今一道西陵水,流到祠前也忸怩。
  • 表示至今西陵河的水依然流经魏武帝庙前,仿佛魏武帝还在那里徘徊,流露出一种依依不舍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魏武帝庙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物和历史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江中怪木”“岸上老渔”等,生动地展现了魏武帝庙周围的自然景色和人文环境。同时,通过对魏武帝庙前河水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怀念以及对过去辉煌时代的感慨。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