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西去问夔州,过处方知禹绩优。
七百里中山不断,万千年后水平流。
黄陵祠古苔成褥,白帝城高鸟避楼。
历尽间关心欲折,更堪深树叫軥辀。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三峡地区游览的所见所感。全诗共八句,每一句都充满了浓厚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情感色彩,表达了诗人对三峡美景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感慨。
注释:
夷陵西去问夔州:
- 夷陵: 指的是今天的宜昌市夷陵区,是历史上著名的三峡口。
- 夔州: 指的是今天的重庆奉节县,古代的夔州是一个重要的地方行政单位。
过方: 指经过这里。禹绩优: 赞美大禹治水的功绩。
七百里中山不断:
- 七百里: 形容三峡的长度。
- 中山: 可能是指山中的道路或地形,也可能是比喻山势连绵。
水平流: 描述了三峡水流的平静与流畅。
黄陵祠古苔成褥:
- 黄陵祠: 指的是位于秭归县的黄陵庙,相传是为了纪念大禹的母亲而建。
- 古苔: 古老的苔藓,常被用来象征历史遗迹。
- 成褥: 比喻苔藓覆盖得非常茂密。
- 鸟避楼: 指白帝城附近的白帝山上,有一座塔形的建筑物,叫做“高唐馆”,据说因为地势较高而得名。
历尽间关心欲折:
- 间关: 形容声音悠扬。
- 心: 指内心的感受或思绪。
- 欲折: 形容心情极度激动,好像要折断一般。
译文:
夷陵向西行去询问那曾经的夔州,路过此地才发现大禹治理水患的功劳如此伟大。
七百里的山峦连绵起伏没有间断,历经万千年河水依旧平缓流淌。
黄陵祠里的古老苔藓铺满了地面,白帝城的高台鸟儿们争相飞避。
一路走来历经艰难困苦心情无比激动,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深树传来刺耳的叫声。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现了三峡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首句即点明地点,为读者勾画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接着,通过对长江三峡自然地理的描述,传达出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祖国山河的自豪感。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的尊重和思考。
诗中的“历尽间关心欲折”一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诗人的情感与自然界的景象相结合,使得整首诗富有感染力和艺术魅力。最后一句“更堪深树叫軥辀”,则以“軥辀”(一种古代战车上的马具)来比喻深沉的声音,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心境变化,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有对人生旅途艰辛的感慨。
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却蕴含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情感,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