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相约事经纶,未老公先作隐沦。
山屐踏残花底月,海螺倾尽瓮头春。
眼前好事三更梦,身后虚名半点尘。
我亦本来能晓了,却遭人笑是贪嗔。

【注释】

寄乡友罗宗杰大尹时已致政家居二首 : 罗宗杰,名不详,字子美,唐德宗贞元间人。大尹,官名,指州郡长官。致政,辞官还乡。

少年相约事经纶,未老公先作隐沦:我与友人曾相约要为国家效力,可是还未到老就先隐居了。

山屐踏残花底月,海螺倾尽瓮头春:我穿着登山的鞋子踏碎了脚下的花朵和月光,把酒喝尽,也听不进世间的春天。

眼前好事三更梦,身后虚名半点尘:这些眼前的事情都如同一场恶梦,身后的名声不过是一点尘埃。

我亦本来能晓了,却遭人笑是贪嗔:我原本知道这个道理,但仍然被嘲笑为贪婪和愤怒。

【赏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元稹在公元823年(唐元和八年)贬江陵司马时所作。这首诗写于公元824年(唐会昌四年),时作者由通州(今四川达县)量移忠州(今重庆忠县)。当时罗宗杰任忠州刺史,二人有旧交。诗人以自己被贬之事来讽刺白居易的阿谀奉承。

此诗前半部分写自己受贬后的境遇和感慨,后半部分写对朋友的劝慰之词,全诗一脉贯通,前后照应。开头两句“少年相约事经纶,未老公先作隐沦”是自谦之词。诗人年轻时与友人约定要为国家建功立业,但是还未到老年就先归隐了,所以感到惭愧。“山屐踏残花底月”,是说诗人穿着登山鞋子踏碎了脚下的花朵和月光。“海螺倾尽瓮头春”,是说把酒喝尽,也听不进世间的春天。这两句是说自己身处逆境,心如死灰。中间四句“眼前好事三更梦,身后虚名半点尘”,意思是说这些眼前的事都如同一场恶梦,身后的名声不过是一点尘埃。“我亦本来能晓了,却遭人笑是贪嗔”,诗人本来是明白道理的,但是仍然受到别人的嘲笑。最后两句“我亦本来能晓了,却遭人笑是贪嗔”,意思是说诗人本来是明白道理的,但是仍然受到别人的嘲笑。

此诗语言质朴、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