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间草舍竹篱围,十数人家傍草池。
遍井有蛙长聒耳,古廒无米半颓基。
溪湾野骛随流转,日暖山鸡绕竹飞。
嗟我催科无善政,道傍犹有客啼饥。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的家乡景象,表达了他的乡愁。
第一句“到便民仓”是诗的题目,描述了诗人到达了便民仓。便民仓是一种储存粮食的仓库,供农民存储多余的粮食,以备不时之需。这里的“便民”二字,既指方便百姓,也暗指政府的政策为百姓着想。
第二句“三间草舍竹篱围”,描绘了诗人的住所。这里的“三间草舍”指的是简陋的房屋,而“竹篱围”则描绘了房屋周围的环境。这种环境可能给人一种宁静、舒适的感觉。
第三句“十数人家傍草池”,描述了周围的邻居。这里的“十数人家”指的是附近的居民数量,而“傍草池”则描绘了这些居民的生活环境。这种环境可能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
第四句“遍井有蛙长聒耳”,“遍井”可能是指井水遍布的地方,而“蛙声”则描绘了青蛙的叫声。这里的“聒耳”形容声音大得让人无法忍受。这种环境可能给人一种热闹、喧嚣的感觉。
第五句“古廒无米半颓基”,描述了仓库的状况。这里的“古廒”可能是指古老的仓库,而“无米半颓基”则描绘了仓库的破旧状态。这种状态可能给人一种荒凉、萧条的感觉。
第六句“溪湾野骛随流转”,描述了水流的情况。这里的“溪湾”可能是指溪流弯曲的地方,而“野骛随流转”则描绘了水流的动态。这种动态可能给人一种自然、生机勃勃的感觉。
第七句“日暖山鸡绕竹飞”,描述了鸟儿的生活。这里的“日暖”可能是指天气温暖,而“山鸡绕竹飞”则描绘了鸟儿的飞翔。这种生活可能给人一种自由、快乐的感觉。
第八句“嗟我催科无善政”,表达了作者的无奈和感慨。这里的“嗟我催科无善政”表示作者对政府的不满,认为自己在收税方面没有做好工作。这种感慨可能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社会现状的担忧。
最后一句“道傍犹有客啼饥”,描述了路上行人的状态。这里的“道傍”可能是指路边,而“客啼饥”则描绘了路边行人的困境。这种困境可能表达了作者对社会贫富差距问题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