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子登高第,青云愿不违。
正期三釜养,遽作九原归。
夜雨摧梁木,春云掩少微。
仪形无复睹,哀些泪频挥。
这首诗是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悼念之作,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和悲伤之情。下面逐句解读:
诗句解释:
“教子登高第,青云愿不违。”
- “教子”: 教导儿子。
- “登高第”: 指科举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 “青云”: 古代用以比喻官位高升,常用以形容仕途得意。
- “愿不违”: 期望能够实现。
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自己儿子的期望,希望他能通过科举考试得到高升,实现自己的理想。
“正期三釜养,遽作九原归。”
- “三釜养”: 指养育家人的辛苦,通常用“三釜”代指家庭生计。
- “九原”: 泛指墓地或者坟墓,也用来比喻死亡。
- “遽”: 突然,急速。
这句话表达了一种遗憾与无奈,意味着诗人在生前未能看到儿子功成名就,现在却要面对儿子去世的事实,内心充满了悲痛。
“夜雨摧梁木,春云掩少微。”
- “夜雨”: 表示夜晚的降雨,常用于描写天气阴沉或心情沉重。
- “摧梁木”: 比喻风雨摧残树木,这里隐喻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常。
- “春云”: 春天的云彩,通常象征变化多端、难以捉摸。
- “掩少微”: 掩蔽了星星的光芒,暗示着失去亲人后的暗淡与孤独。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风雨交加,星光黯淡的夜晚场景,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哀伤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仪形无复睹,哀些泪频挥。”
- “仪形”: 仪态,形象。
- “哀些”: 悲戚的样子。
- “泪频挥”: 频繁地流泪,形容极度悲伤。
最后一句总结了全诗的情感基调,诗人通过描述自己无法再见到逝去的亲人的形象,表达了深深的哀悼与怀念之情。整首诗通过对亲人的追忆以及现实与理想的落差,展现了诗人对亲情的珍视以及对生命无常的认识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