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发乘轺老绣衣,观风又向日边归。
政施吴浙霜威肃,舟渡秦淮月色辉。
太学师模当世重,中朝人物似君稀。
于今棘寺推平反,谁谓生平志愿违。

金陵送别

白发乘轺老绣衣,观风又向日边归。

政施吴浙霜威肃,舟渡秦淮月色辉。

太学师模当世重,中朝人物似君稀。

于今棘寺推平反,谁谓生平志愿违。

注释:

  1. 白发乘轺:指年事已高的老人乘着使者的马车出行。
  2. 观风:巡视地方,了解风土人情。
  3. 吴浙:泛指江浙一带的地方,古代以吴越地区为“吴”。
  4. 霜威肃:形容政治清明、治理严明。
  5. 秦淮:南京市的一条河,因秦淮河得名。
  6. 太学师模:在太学学习,成为楷模。
  7. 中朝人物:指的是朝廷中的大臣们。
  8. 棘寺:即翰林院,是中国古代皇家的秘书机构。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金陵五题·金陵送别》之一。全诗描绘了诗人在金陵(今南京)与友人分别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和对政治清明、治理严明的期望。

首句“白发乘轺老绣衣”,通过描写白发老人乘着使者的马车出行,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沧桑。这里的“白发”既指诗人自己的白发,也暗指友人的白发,形象地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年龄差距。同时,“乘轺”是指乘坐使者的马车出行,暗示了这次出行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句“观风又向日边归”,表达了诗人巡视地方,了解风土人情的愿望。这里的“观风”是指观察各地的风俗民情,“又向日边归”则暗示着诗人即将回到朝廷,继续他的工作。这两句诗既体现了诗人对政治的关注,也展示了他作为使者的身份。

第三句“政施吴浙霜威肃,舟渡秦淮月色辉”,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吴浙地区的政治环境以及在秦淮河上的舟行情景。这里的“吴浙”泛指江浙一带的地方,“霜威肃”形容政治清明、治理严明,而“舟渡秦淮月色辉”则描绘了诗人乘船渡过秦淮河时的美景。这两句诗既展示了诗人对政治环境的赞美,也展现了他对自然景色的欣赏。

第四句“太学师模当世重,中朝人物似君稀”,表达了诗人对人才的重视和对朝廷中优秀人才的稀缺的感叹。这里的“太学师模”是指在太学学习的楷模,而“中朝人物”则指朝廷中的大臣们。这两句诗既体现了诗人对人才培养的重视,也展现了他对朝廷中优秀人才的渴望。

第五句“于今棘寺推平反,谁谓生平志愿违”,则是诗人对自己的一种自我肯定和安慰。这里的“棘寺”是指翰林院,是古代皇家的秘书机构,“推平反”则意味着对过去的不平之事进行了平反或纠正。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自己过去经历的反思和总结,同时也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

这首诗通过对金陵送别的场景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政治的关注、对人才的重视以及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同时,诗人通过自我肯定和安慰的话语,传达了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对未来的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