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蕖灼灼绚红霞,吟倚危阑兴倍加。
忆昔濂溪陈迹杳,画图赢得世人夸。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考生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芙蕖、吟倚、陈迹、夸。
【答案】
灿烂地开放在红云霞光中;我情不自禁地吟着诗倚靠在栏杆上,心中喜悦之情油然而生。想起以前濂溪(王羲之)留下的遗迹已经消失,画上的图画却赢得了世人的赞美。
芙蕖灼灼绚红霞,吟倚危阑兴倍加。
忆昔濂溪陈迹杳,画图赢得世人夸。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考生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芙蕖、吟倚、陈迹、夸。
【答案】
灿烂地开放在红云霞光中;我情不自禁地吟着诗倚靠在栏杆上,心中喜悦之情油然而生。想起以前濂溪(王羲之)留下的遗迹已经消失,画上的图画却赢得了世人的赞美。
【注释】 1. 送仪训导之官武邑学:送给仪表的训导到武邑去。仪,表字;训导,师名。 2. 喜看试艺入南宫:高兴地看到应试的人中试进入内廷(即皇宫)。 3. 又捧除书出九重:又拿到除书走出宫门,指升任官职。 4. 位列皋皮新教铎:在朝廷担任新的教育工作,如皋皮,指孔子弟子皋陶;铎,大铃,比喻讲学或教化。 5. 家传诗礼旧儒宗:家传诗礼,以《诗经》和《礼仪》为家学;旧儒宗,旧时学者宗师
诗句释义: 1. “都门送客醉霞觞” —— 在京城(或都城)为友人饯别,喝着霞光映照的酒杯。 2. “千里之官赴溧阳” —— 你即将前往的地方是千里之外的溧阳,担任主簿一职,这是一个重要的官职。 3. “抚字殷勤存惠爱” —— 你对待下属和百姓都非常关心和爱护,如同父母般细心照顾。 4. “临民平恕慕忠良” —— 你在处理民众事务时公平公正,追求的是忠诚与贤良的品质。 5. “楩楠会见登廊庙”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对欧教官离别的不舍和对他的祝福。 第一句“皋皮勇撤几经年”,皋皮勇撤表示欧教官勇敢地离开了几年。皋皮是一种鸟,这里用来比喻欧教官。 第二句“华发萧萧雪满颠”,华发萧萧表示欧教官的头发已经斑白,而雪满颠则描绘了他头上白发如雪的情景。 第三句“辞老喜承新宠渥”,辞老表示欧教官告别了职位,而新宠渥则是对他得到新宠爱的祝福。这里可能是说欧教官得到了新的职位或者荣誉。
这首诗是送别王司训去无锡学任时所作。 诗句释义: 1. 会稽王氏世多贤,奕叶流芳几百年。 注释:会稽,地名,指浙江省绍兴市。王氏家族世代都以贤能著称,流传了几百年。 2. 大尹又登循吏传,三郎仍坐广文毡。 注释:大尹,官名,相当于州刺史。循吏,指的是遵守法令、为民作主的官员。三郎,这里指的是王司训,因为他排行第三,所以被戏称为“三郎”。广文,指的是古代地方学宫里的教官,也指教书育人的官职。 3
【诗句释义】 1. 圣朝敷教重文儒,羡子荣迁拜美除:在圣明的朝廷重视教化,崇尚文儒。我羡慕你光荣地升迁,受到皇帝的赏识并授予美好的官职。2. 郡校喜沾新德化,客囊犹带旧图书:郡校很高兴地接受了新的教化,但客人的行囊里还带着一些旧书籍。3. 蒹葭浦溆霜飞早,杨柳汀洲雁渡初:早晨霜降在蒹葭和蒲苇间飘落,大雁从杨柳枝头开始向南飞过。4. 乐育英才期造就,好看名誉重璠玙:希望培养出杰出的人才
弋阳十年著佳名,又捧除书出凤城。 迁升已看增俸秩,褒封犹喜沐恩荣。 焚香赢得瞻先陇,着锦休教缓客程。 乡邑年来亦憔悴,阳春应见遂群生。 释义:在弋阳度过了十年,留下了美好的名声。又拿着诏书离开了凤城。升职已经看到了增加的俸禄,褒奖仍然喜欢沐浴荣耀。焚香赢得祖先的墓地,穿着锦衣不要耽误客人行程。乡里的人年年来得很苦,但春天到来时,一定会使众生恢复生机。 赏析:此诗为送别之作
【注释】 (1)送周指挥比试还湖广:周指挥,周德兴,字文英,南丰人,为官正直。 比试:指科举考试。 湖广:即湖广行省,今湖北、湖南等地区。 (2)暑雨初晴爽气浮,将军归去泛扁舟:暑雨,指夏天的雨水。 初晴,天刚放晴。 爽气,清新的气息。 浮,飘荡。 归去,归来。 泛,泛舟于水面。 扁舟,狭长的小船。 (3)趋朝恩被情偏喜,试艺功成愿已酬:趋朝,上朝。 恩被(受到)情感。 偏喜,特别喜悦。 试艺
【注释】: 送周指挥比试还湖广三首 其二:将军勇略艺精专,百步垂杨叶尽穿。驰骑总居多士右,归荣犹及早秋前。潞河雨过浮蓝起,钟阜云开翠黛连。要使功名垂竹帛,莫教华发叹流年。 【赏析】: 《送周指挥比试还湖广三首》是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的一组五言诗。此组诗写于天启三年(1623),当时作者任太常寺奉议郎,在南京应天府参加乡试后被选为贡生。诗中赞美了周指挥的武艺高强,同时表达了自己对功名的向往。
【注释】 都门:京都。阙:宫廷,皇宫。衡茅:指衡山的草屋,借指隐士的住所。 抚禦:安抚。 【赏析】 此诗是诗人送周指挥比试还湖广时所作。这首诗写于诗人赴任湖南途中,其内容为:在京城送别周指挥比试归湖广,首首都写得情真意切。前四句写送别;后四句则抒发对周指挥的思念之情。首联点出“送”字,颔联写“听唱骊驹”时的离愁别绪,颈联写自己“拙守”湖湘,与周指挥相比而自惭形秽,尾联希望他能平安归来寄书信给我
潞河东岸春意已尽,河水如蓝波光粼粼。送行之时酒酣耳热情意浓,周驿丞复职回夔州,我为你高兴又欣喜又荣幸。 秦淮水边柳色深绿,摇曳生姿似美人。巴蜀山高云雾缭绕,翠岚滴翠映峰峦。历览山川知诗兴好,吟咏成章莫惜传信缄
【注释】林逋:宋代诗人,字君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世称“和靖先生”,终生不仕,隐居西湖孤山。观梅:指观赏梅花。雪半消:雪花融化了一半了。枝南枝北尽琼瑶:树枝南面、北面都是白茫茫的一片,好像披着洁白晶莹的玉器。杖藜:用藜木做的拐杖。藜是一种草本植物茎秆的皮,可以当拐杖。试过溪桥:走过溪桥。香气:梅花的香味。欲飘:好像要飘动起来一样。赏析:这首诗是林逋观梅时写的一首七绝诗,描写的是他赏梅的情景
【赏析】 渊明赏菊,是唐代诗人李白对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赞美。渊明即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他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田园诗派代表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有个性鲜明的诗人之一,被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千古一隐”。 这首诗描写的是陶渊明九日重阳节在五柳先生家中赏菊的情景。 首句“五柳庄前九日临”,点明了时间和地点。五柳先生即五柳村
【解析】 这是一首七绝。首句“满目春光景物妍”,描写了诗人所见的春天景色:到处是明媚的春景,令人心旷神怡。次句“蹇驴徐步慢扬鞭”,写诗人骑在蹇驴上悠然自得地欣赏着美景。三、四两句“杜陵诗客情如许,那惜花村买酒钱”写诗人感慨自己有如杜陵诗客一样的情怀,却因囊中羞涩而舍不得花钱买酒品尝。这两句既是对前两句的进一步补充,又是全诗的关键所在,它表现了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答案】
【注释】 黄庭:道教名,指修炼成仙的场所。白鹅:指画中之鹅。右军:东晋书法家王羲之。观鹅:观赏水中的鹅群。写就:创作。黄庭换白鹅:用黄庭画法描绘白鹅。笼归闲放浴晴波:将画中的白鹅放入池中,任其沐浴在阳光照耀下的水面。日长独倚危阑玩:太阳升高独自倚靠栏杆欣赏。逸兴:超脱世俗的情怀和情趣。两袖薰风逸兴多:袖子里飘荡着清凉的春风,激发了作者的超脱世俗的情怀和情趣。 赏析:
【注释】东坡:苏轼。仙去:死去。翰墨:书信和文稿。溪藤:溪边的竹子。双凤翥:《庄子·逍遥游》中有“子之所见,不过一瞬”,后用以形容人或物的迅疾飞动、飘逸灵动。渭川:指陕西渭水一带。 【赏析】此诗首句点出题意,即苏轼(坡翁)已经去世很多年了。次句说,尽管他已经去世多年,但他的字画仍然流传于世,被人们所传摹。第三四两句是全诗的重点,作者用“半幅溪藤”比喻苏轼的书法艺术;又以“双凤翥”比喻他的诗文才华
陈抟高卧 华山深处是衡茅,一枕清风百虑抛。 徵使远临犹未醒,任教红日转松梢。 注释:华山的深处有一座衡山的茅舍,我在这里高卧不起,一枕清风,把一切烦忧都抛在脑后了。征召我的大官远道而来,我还没有醒来,任凭那朝阳从东边升起,照在松树上。 赏析:这首七言律诗以陈抟自喻,写其隐逸之志。首句点明隐居之所,“华山”、“衡茅”,表明所居非同一般;次句“一枕清风”暗含“高卧”;三句说大官远来,自己尚未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