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彭城水,临观势渺漫。
客帆牵树杪,日夕畏风湍。
汴泗流争长,鱼龙卧未安。
无人守茆屋,寂寞傍江干。
【注释】
过彭城:经过彭城。
十月:农历十月,即秋末冬初。
水:指彭城附近的淮河。
临观势渺漫:站在高处眺望,淮水滔滔,茫茫一片。
树杪:树枝尖端。
日夕:傍晚时分。
畏风湍:害怕风浪湍急。
汴泗流争长:汴水、泗水都流入长江。“争”,争夺,竞争。
鱼龙卧未安:鱼儿和大鱼在水里休息,没有安稳的地方。
茆屋:茅草房子,简陋的居所。
寂寞傍江干:独自傍着江河的岸边,感到寂寞。
【译文】
十月间,我来到彭城,站在高处观赏淮河之水滚滚东去,只见水流浩瀚,一望无际。
船上的帆影随着水边树木的高高树梢而移动,日落黄昏时还担心江面会有风浪湍急。
汴水和泗水都注入长江,两条河流争相向东,大鱼小鱼在水中休息,没有安稳之处。
没有人看守这简陋的茅草屋,只我一个人孤单地靠着江河的南岸,感觉十分寂寞。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贬谪期间。诗人以“过彭城”为题,描绘出一幅壮阔而凄凉的画面。
首联写登上彭城的高处,俯瞰淮河之水滚滚东去。淮水滔滔,茫茫一片,令人心旷神怡。颔联写诗人远眺江上的情景。诗人站在高处,眺望着淮河上扬帆而行的船,它们在水边的树枝上移动,似乎随时都有被风吹走的风险。尾联是说诗人独自一人,面对着辽阔的江面,感到十分孤寂。
这首诗通过诗人登高所见,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