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石寺门前,相传听法年。
袭讹僧善幻,赏胜客犹怜。
松桂流寒月,藤萝起夕烟。
未须谈寂理,聊此息尘缘。
【注释】
悟石轩:在盘石寺门前。生公:即慧远,晋僧,传其于说法时,石头点头,因以为名。石为点头:指慧远讲经说法时,石头为之点头示意,以表赞同或赞许。盘石:指盘山之石。善幻:善于变幻。袭讹:继承旧说的错误。善幻:善于变幻。赏胜客:欣赏美景的游客。怜:喜爱。
寒月:冷月。藤萝起夕烟:指夕阳西下时,藤萝映照出一片淡淡的烟雾。
寂理:指佛理。尘缘:尘世的牵缠和羁绊。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古抒怀之作。诗人先写悟石轩得名的缘由,后写盘石寺及其前之景与传说,再述盘山及石之特点,末句抒发了作者的感慨之情。
“题悟石轩旧传生公说法石为点头”这两句诗,写的是悟石轩得名的缘由。“生公”指的是晋代著名僧人慧远大师。传说他讲经说法的时候,石头为之点头,因此人们称此石为“点头石”。这两句诗点明悟石轩的名称由来。首联先写悟石轩,次写盘石寺,是为铺垫。颔联“袭讹僧善幻,赏胜客犹怜”,说的是盘石寺附近的松树、桂花、藤萝等景物。“袭讹”二字用得巧妙,既表明了这些说法的错误性,又暗示着这些说法的奇特性,从而引起人们对这些说法的兴趣。颈联“松桂流寒月,藤萝起夕烟”,描写了盘石寺前的自然景色,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尾联“未须谈寂理,聊此息尘缘”表达了诗人的感慨之情。诗人认为,虽然自己追求佛理,但不必过于执着,不如暂且在这里放松一下自己的心灵,忘却尘世的牵挂。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悟石轩得名原因的描述,以及对盘石寺及其前之景与传说的叙述,展现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光画卷。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态度,既有对自然的热爱,又有对世俗生活的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