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以高贤胜,春逢淑景和。
爱山因独往,载酒得同过。
周览乾坤大,幽寻水石多。
咏归堪自乐,鸣鸟亦成歌。
【注释】
暮春:春天的傍晚。广陵:即江苏扬州,这里指代作者所居之处。宗伯:官名,掌祭祀礼仪。湛公:湛若水,字元明,广东增城人,明代学者。甘泉山精舍: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北甘泉山上,为明代湛若水读书讲学的处所。马赵二:马中锡、赵贞吉,都是湛若水的学生。二户曹:指户曹参军和户曹参军。户曹参军掌户籍,户曹参军掌赋税,都是地方官员。携酒至:带着酒去。同酌:一起喝酒。地以高贤胜,春逢淑景和:地势高耸,有高士胜地,春天来了景色又美好。爱山:喜爱山。独往:独自一人。载酒得同过:带着酒能一同前往。周览:环顾四周。乾坤:天地。幽寻:深入探寻。水石:山间溪流石头。咏归堪自乐,鸣鸟亦成歌:我吟诵归家之诗,可以自己欣赏;鸟儿的歌声也成了我的歌唱。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与友人马中锡、赵贞吉同游南京甘泉山时所作。首联先点出地点和时间;颔联写与友人共游山间,饮酒赋诗之事;颈联写登临山水之所见,抒发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尾联则进一步表明诗人热爱山林生活,并以此为乐。
此诗起句“地以高贤胜”就点出了游览甘泉山的原因。“高贤”二字,不仅概括了湛若水这位当时著名的学者,还包含了他那种淡薄名利、超然物外的高洁人格。“地以高贤胜”这一句,既是对湛若水的一种赞颂,也是对整个甘泉山风光的赞美。“春逢淑景和”,是说春天到了,景色也变得美好起来了。这里的“春逢”,既是指季节转换到了春天,又隐含着一个深层的意义——人生也进入了春天。“淑景”,即美好的景色。“和”,即和谐、美好的意思。“和”字用得很好,它既指天气的晴好、万物的生长欣欣向荣,也暗示了诗人心情的舒畅、愉悦。
“爱山”两句是说诗人之所以喜欢登高望远,是因为山中景色优美。“独往”说明诗人登山并非为了游览名胜古迹或是寻找什么隐逸之所,而只是出于对山水之美的欣赏和喜爱而已。“载酒得同过”,则是说诗人和朋友一起饮酒作乐,共同欣赏着山中美景。“过”,通“观”。这两句诗意很浓,表达了诗人和朋友在大自然中的惬意之情。
“周览”两句是说诗人登上山顶后所看到的一切。“乾坤”,指天地,这里暗含诗人胸襟博大之意;“幽寻”,指深入探寻,暗含诗人探求真知、追求真理之意。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诗人在登高之后看到了更为广阔的天地,更深入地探寻了山中水石之间的奥秘。“咏归”两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感受:“咏归”是说吟咏归来的诗句,可以自我欣赏;“鸣鸟亦成歌”则是说鸟儿的叫声也能成为美妙的乐曲。这两句诗意很妙,它们不仅说明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而且表现了他对艺术的鉴赏能力,以及他将这种爱好和能力转化为创作的热情和动力的能力。
最后两句是说诗人热爱山林生活并为之感到快乐:“咏归堪自乐”,意思是说吟咏归家的诗句可以自己享受乐趣;“鸣鸟亦成歌”,意思是说鸣叫的鸟儿也能成为优美的歌曲。这两句诗意深长,它们不仅表明了诗人对于自然和艺术的热爱,而且也表达了他对于生活的态度和感受:只有真正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人,才能真正从中获得快乐和满足感。
这首诗虽然篇幅不长,但内容丰富,意境深远。它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也表达了他对艺术的欣赏和鉴赏能力;既展示了他的高尚情操和文化素养,也体现了他对于生活和人生的积极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