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高咏在虚亭,无柰蟾光影竹青。
对树栖鸦眠自在,傍城更柝语丁宁。
歌馀白雪翻瑶瑟,兴入沧洲拂画屏。
人事故逢清景少,赏心长为碧云停。
酬和少宗伯汪先生省中步月见怀之作
夜深高咏在虚亭,无柰蟾光影竹青。
对树栖鸦眠自在,傍城更柝语丁宁。
歌馀白雪翻瑶瑟,兴入沧洲拂画屏。
人事故逢清景少,赏心长为碧云停。
注释:
酬和:酬答、应答。
少宗伯:官名,古代指主管地方行政的长官。
汪先生:汪应辰,字圣能(1070—?)。北宋诗人、散文家。江西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新县)人。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历任太常丞、国子监祭酒、翰林学士等职。宋神宗时,曾出知陈州、广州等地。哲宗时,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徽宗时任宰相兼枢密使,封许国公。政和五年(1105年),因党争落职闲居。宣和三年(1129年),卒,追封申国公。有《文安集》。
虚亭:空亭。
无柰:无可奈何。
栖鸦:栖息于树上的乌鸦。
沧洲:泛指大泽或江湖。
碧云:青色云朵。
赏析:
此诗是一首酬答友人汪应辰的诗歌作品。全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首联“夜深高咏在虚亭,无柰蟾光影竹青。”表达了诗人在深夜之时,独自在虚亭高吟,欣赏着月光下的竹子青翠欲滴的景象。诗人用“夜深”、“虚亭”等词语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孤独的氛围,使得整首诗歌充满了深沉的情感色彩。
颔联“对树栖鸦眠自在,傍城更柝语丁宁。”则描绘了诗人在树林中与栖息在树上的乌鸦相伴的情景,以及城墙上传来更鼓声的情景。这一部分通过对比和衬托的方式,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鲜明。
颈联“歌馀白雪翻瑶瑟,兴入沧洲拂画屏。”则是诗人在歌声之后,将注意力转向了音乐与绘画等方面。他拿起瑶瑟弹奏起了美妙的旋律,同时将画屏轻轻拂过,使得画中的山水景色更加鲜活灵动。
尾联“人事故逢清景少,赏心长为碧云停。”则是诗人对整个诗歌作品的总结和升华。他认为在这个世界上能够遇到如此美好的景色实在是难得,因此要珍惜每一次的欣赏机会,让心情随着飘动的白云而变得轻松愉悦。
这首诗以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