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冬翠壑尚春姿,八座舆骖共此时。
今代珠林开净境,千年金塔礼真师。
泉边倚榻逢僧话,树底穿云避鸟知。
莲社虎溪俱胜事,不妨重作后游期。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梅尧臣,他的作品以简洁、平实著称,被誉为“梅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深冬翠壑尚春姿:这句诗描绘了即使在深冬,山中的绿色依然显得生机勃勃。”翠壑”指的是绿色的山谷,而”尚春姿”则表达了春天的气息仍然在山谷间流动。
八座舆骖共此时:这里的”八座”可能指的是皇帝或高级官员,而”舆骖”则是指他们的车驾。他们一起在冬天游览,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今代珠林开净境:这一句提到了”珠林”和”净境”,可能是描述一个美丽的园林。”珠林”可能指的是园林中种植的树木,如松树,它们的形状像珍珠。”净境”则形容这个园林的清新和宁静。
千年金塔礼真师:这句诗描绘了一座古老的塔,它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并且被视为真正的宗教导师。”千年金塔”可能指的是这座塔的建筑年代久远,而且材质贵重。”礼真师”则表达了对这个宗教导师的尊敬。
泉边倚榻逢僧话: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泉边休息的情景,他遇到了一位僧人正在交谈。”泉边”指的是一个靠近泉水的地方,”倚榻”则描述了诗人靠在一张桌子上休息的姿态。”逢僧话”则表明他们正在进行对话。
树底穿云避鸟知: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树林中行走的情景,他穿过树林,避开了鸟儿的叫声。”树底”指的是树木下面的部分,”穿云”则形容他的动作迅速而轻盈。
莲社虎溪俱胜事:这句诗提到了两个地方:”莲社”和”虎溪”。”莲社”可能是指一个与佛教有关的社团或者团体,而”虎溪”则是一个自然景观。这两个地方都被认为是值得一游的地方。
不妨重作后游期: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来旅行的期望,他希望有机会再次访问这些胜地。”不妨”则表示他并不担心时间的问题,”重作后游期”则表明他期待着未来的旅行。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文活动,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的热爱和他们的生活方式。诗人通过细致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他的旅行之中,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作者对佛教文化的尊重和理解,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