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见三秋雁,犹行十月风。
往来无至计,得丧欲将穷。
沙迥寒鸥白,山高夜火红。
空将寥廓意,独宿暮烟中。

【注释】

韶:乐府旧题。

石舟:指船。

已:止,表示时间。

三秋:秋天三个月(农历七月、八月、九月)。

犹:尚且,仍然。

十月:指农历十月。

往来无至计:指进退两难。

得丧欲将穷:指吉凶未卜,吉凶皆由天命。

沙迥:指水边沙洲上。

寒鸥白:指白色的鸥鸟在寒冷的水边飞翔。

山高夜火红:指山上的火光映红了山头,使山显得更高大。

空:徒然。

将:助动词,无义。

寥廓意:形容胸怀宽广、旷远的意境。

独宿暮烟中:独自在黄昏中住宿。

赏析:

此诗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诗的首联写诗人乘坐小船在湘水上航行,看到秋天的雁群已经飞过,但仍有寒风在吹。这两句诗描绘了湘水的美丽景色和诗人的孤独心情。

颔联“往来无至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迷茫和困惑。他不知道自己应该去哪里,也不知道自己的前途在哪里。这里的“至计”指的是明确的计划或目标。

颈联“得丧欲将穷”,意味着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似乎到了尽头。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和命运的无奈和感慨。

尾联“沙迥寒鸥白,山高夜火红”,描绘了湘水的美景和夜空中的火光。这里的“沙迥”指的是水边的沙洲;“寒鸥白”形容白色的鸥鸟在寒冷的水边飞翔;“山高夜火红”则描述了山上的火光映红了山头,使山显得更高大。这些自然景观都给人一种宁静、深远的感觉,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想境界。

整首诗以湘水为背景,通过描绘湘水的美丽景色和诗人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一种旷远的意境。同时,诗人通过对比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对于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