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尽江南路,黄河带月过。
客心愁地阔,风力入霜多。
日色依山澹,鸿声怯冻和。
从来辛苦意,孤负好岩阿。
【注释】
过黄河:指诗人从黄河边经过,感慨人生旅程的艰难和世事的无常。
已尽江南路:已经走过了江南的道路。已尽,走完;江南,指南方地区,这里泛指旅途中所见之地。
黄河带月过:黄河在月光中流过。形容景色美丽壮观。
客心愁地阔:客居他乡的人心中因远离家乡而感到愁苦。
风力入霜多:秋风劲吹,寒气逼人,使身上的衣物结满了冰霜。
日色依山澹:太阳光线斜照在山上,色彩暗淡如水波一般。澹,淡泊、柔和。
鸿声怯冻和:大雁的叫声因寒冷而变得微弱。
孤负好岩阿:辜负了这美好的山崖。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经过黄河时所作,表现了作者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生活艰辛的感慨。
首句“已尽江南路”,点明诗人已经走过了长江以南的一段路程,暗示了此行的艰辛与不易。接着以“黄河带月过”形容黄河的壮丽景色,同时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
二句“客心愁地阔”,描绘了诗人客居他乡的感受。远离家乡,心中充满了愁苦之情。这种愁苦不仅仅是因为环境的陌生,更因为内心的寂寞与思念。
三句“风力入霜多”,进一步描绘了旅途的艰苦。秋风劲吹,寒气逼人,使得身上的衣物结满了冰霜。这种天气对于远行者来说是一种巨大的考验。
四句“日色依山澹”,通过阳光映照在山间的描述,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宁静。然而,这种宁静却无法减轻诗人心中的忧愁。
五句“鸿声怯冻和”,描述了大雁在寒冷中发出的微弱声音,表达了它们对严寒的恐惧。这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感受,他在异乡感到孤独和害怕。
六句“孤负好岩阿”,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怀念。这里的“好岩阿”指的是家乡的山崖,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美好回忆和对现状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和对内心情感的抒发,表现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