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影云俱远,红门路始通。
精神难透石,衣袂易呼风。
峡月疑流雪,山霞似坠虹。
廿年登岱意,却值乱离中。

【注释】

甲寅:指天启四年。

显超汉铁关:指泰山。

漪文:指王漪文。

十靖一挂云诸子:指王济、王廷陈、王世贞、王世懋兄弟四人。

燕台:指北京。

泰安:今山东省泰安市。

横冈:指泰山南面的一段山冈,因山势横亘而得名。

【译文】

甲寅年春天二月,我和蜜在慧均四藏的道场自显超汉铁关洞开瓶出法,与敌战斗不止,我方的旗帜和战鼓声震响如雷,王济等诸子从南京南归取道济南登泰山,所经胜景令人赞叹不已,于是口吟咏歌以记之,得五言近体十二章以志一时之事。

上横冈:登上横冈。横冈,即泰山南面的一段山冈,因山势横亘而得名。

绿影云俱远,红门路始通:绿树的影子映衬着云雾,显得遥不可及;红门的道路才刚刚开通,尚未畅通。

精神难透石,衣袂易呼风:精神难以穿透岩石,而衣袖却容易吹动山风。

峡月疑流雪,山霞似坠虹:峡中的月亮好像飞流而下的雪花,山边的彩霞像坠落的彩虹。

廿年登岱意,却值乱离中:已经二十年来我多次登临泰山,然而此时正值国家动荡不安之时。

【赏析】

此诗是作者在天启四年(1624)春二月与友游历泰山时作。诗中写登山途中所见美景,抒写作者登高远眺、感慨人生之悲欢离合的情怀。

首联“绿影云俱远,红门路始通”,点明时间地点。绿影、云皆指山色,暗示诗人身处深幽静寂的山林之中,远离尘嚣,与世隔绝的境界。绿影、云皆与“远”相连,表现景物深远、辽阔的特点。红门则指通往山上的路,道路刚刚开通,尚未畅通。这一联描写了诗人初登泰山,所见山色之美、道路之长,以及由此产生的遐想。

颔联“精神难透石,衣袂易呼风”,进一步描绘了登山途中所见景色。诗人站在高处,放眼望去,只见远处群山连绵,苍翠欲滴,山脚下云雾缭绕,仿佛仙境一般。然而,诗人的精神无法穿透坚硬的岩石,只能感受到山石的坚硬;同时,他的衣服也容易刮起山风,说明山路崎岖不平,风力较大。这一联既表现了山势的高峻陡峭,又表现了诗人攀登过程中的艰辛。

颈联“峡月疑流雪,山霞似坠虹”,则是进一步将诗人的所见所感融入自然景观之中。诗人在山间行走,看到峡谷里的月光犹如飘落的雪花一般晶莹剔透、洁白无瑕;山边的彩霞则犹如一道美丽的彩虹悬挂在天际,美丽动人。这两句诗通过细腻的描绘,生动地表现了泰山的奇美风光。

尾联“廿年登岱意,却值乱离中”,则是诗人在回顾自己多年来多次攀登泰山的经历之后,表达了对当前国事的关注与忧虑。诗人说,自己已经二十年来多次登临泰山,然而如今正值国家动荡不安之时,自己的心情也随之变得复杂起来。这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之情,又透露出他对现实的担忧之意。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描绘,又有对人生境遇的感悟和思考。诗人以泰山为背景,通过对山峰、云雾、月光、彩霞等自然景观的描绘,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艺术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