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影摇孤锡,峰阴载一船。
贫穷悲孝子,流落见烽烟。
路向鸰原合,情还雁翅连。
花城询长者,相望欲潸然。

【注释】

甲寅:年。乙未(1055):年。乞经:请求经过。从燕台:从京城到南方。南归:向南归去。燕台:指汴京。白门:指南京,今南京市。顿弟:即顿子,顿姓之弟。吴门:今江苏苏州市,是当时著名的文化古城。住数日:在吴门住了几天。陵阳:地名,今山东济南市。订:商定。复至:又回来了。白首:头发已白。天人:指仙人。六康居士:指苏轼好友陈师道的号。念予亦一编户民也:我也是一个平民。

【赏析】

这首诗作于公元1055年(宋哲宗元祐八年),作者由京师贬谪南行,途经南京时,留宿于当地名胜古迹之地,与当地知名人士相交往,并受到热情款待。此诗即记其所见所闻。

开头两句点明时间、地点和目的。“乞经”表明了作者是被朝廷征召,奉旨南行的。“燕台”,即北宋都城汴京,作者曾在此为官,因而称自己为从燕台南下。“南归”,是说作者要回到故乡杭州(今浙江杭州)去。“留滞”,指滞留在江南一带。“白门”,是南京的别称。第三句写诗人与弟弟在金陵(今南京)的暂居生活。“顿弟”,即顿姓之弟,这里指他的堂弟陈师道。陈师道也是一位有名的诗人,与苏辙兄弟齐名,世称二苏。“专侍”,是说弟弟一直陪伴着他,照顾他的生活。第四句写诗人与弟弟同游玄武湖的情景。“专侍”一词,既表达了诗人对弟弟的感激之情,同时也透露出自己此时的心情。“至之”,意即来到,到达。第五句写诗人对陈师道的称呼。“天人”,原指仙人,这里用来形容陈师道的才华横溢。第六句写诗人在玄武湖边与陈师道相会的情景。“相望”,意即相互望着。“欲潸然”,意为将要流泪的样子,形容两人相见时的悲戚心情。

下面四句写诗人与陈师道的交往。“江影”,“峰阴”,分别描写玄武湖的景色。“孤锡”,指僧人的坐禅处,这里指陈师道的住所。“峰阴载一船”,是说陈师道乘坐着一只小船,带着僧尼在山间的小船上游玩。“贫穷悲孝子”,这一句是说自己因贫穷而感到悲伤。“孝子”,指陈师道的父亲陈希亮,字晦之,曾任过朝散大夫、国史院修撰等职,为人正直,一生清贫。“流落见烽烟”,是说自己因为贫困而流落失所,看到战乱的景象。“路向鸰原合,情还雁翅连”,是说他们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彼此间的情感如大雁一般相连。“鸰原”,指水鸟鸠类的原野,这里比喻故乡。“情还雁翅连”,意思是说他们的思念就像大雁飞翔时的翅膀一样相连不断。

最后四句写诗人告别陈师道后的情景。“花城询长者”,“花城”,指南京。“长者”,是对有学问的人的尊称。这一句是说诗人问南京城中的长者们,他们是否知道陈师道的消息。“相望欲潸然”,是说诗人离开南京之后,心中充满了依依不舍之情,不禁潸然泪下。

此诗是一首送别之作,诗人与陈师道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因此离别之际感慨良多。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感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