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甸孤台未寂寥,词人作赋动高霄。
廿年木钵空栖舜,八彩眉毛好颂尧。
此日材华拖一绶,他时声迹最群寮。
鹿园幸接阳春雪,目对霜花暑气消。
【注释】
远甸:遥远的边疆。孤台、词人作赋动高霄:诗人创作赋文惊动了高高的霄汉。
廿年:二十年。木钵:用木头做的水盆,喻僧徒之钵。舜:传说中上古帝王,姓姚氏,名重华,号有虞氏。禅林典故,以舜为僧徒代称。八彩眉毛:佛教传说中菩萨的眉毛呈八条彩带,故借指菩萨。颂尧:歌颂唐尧。
此日材华拖一绶:此日才德出众如一条绶带拖在腰间。他时声迹最群寮:他年名声和地位将超过众多同僚。
鹿园:地名,在今河南省鹿邑县南。阳春雪:指梅花。
目对霜花暑气消:眼前看到霜雪一样的梅花,使夏日的炎热消退。
【赏析】
奉和孙道宣明府九日同彭云客出五仙门渡海幢登地藏阁韵: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唐宪宗元和九年(公元814年)九月初三与孙道暄一同登上五仙门、渡过海幢寺的海上观音像、登上地藏阁时写的一首诗。
诗的前四句,先点明地点,然后写景,最后写人;中间两联,则先写景,后抒情。全诗结构紧凑,层次分明,首尾呼应。
“远甸孤台未寂寥”。孤台,即高台。远甸,即边远之地。这里说孤台虽远而寂静,没有一点声响,可见诗人登上高台后的心情是多么平静。
“词人作赋动高霄”。这是诗人登高所见,也是他登高所想,意在言外,耐人寻味。“词人”是指诗人自己。“高霄”,即天空。“作赋”,指诗人写作。“霄”,指高空。这两句的意思是:诗人登上高台后,便挥毫作文,其作品惊动了天空。
“廿年木钵空栖舜”,意思是:二十年来,我空守着木制的水钵,如同舜帝一样,过着隐居的生活。“木钵”,就是僧尼的行囊,用来盛装饭食。这里的“木钵”是比喻,意指自己的佛家修行生涯。“栖舜”,指隐逸。
“八彩眉毛好颂尧”,这是诗人对当时社会政治状况的评价。“八彩”,即八种颜色。“眉毛”,“八彩眉毛”都是比喻。“尧”,即唐尧。《史记·封禅书》说:“尧采椽不刮,茅茨不剪,穿大麓,手足胼胝。”这里用“尧”比喻当时的统治者,意谓他们应效法尧帝,实行“禅让”的制度。
“此日材华拖一绶”,意思是:如今我的才能才华已经得到了施展的机会,就像一条绶带上系着一条丝绳一样。“此日”,指今天。“材华”,即才能才华。“拖一绶”,是说有做官的机会,能施展才能才华,获得功名利禄。
“他时声迹最群寮”,意思是:将来他的声誉声望一定胜过众多同僚。“他时”,指将来。“声迹”,即声名和足迹。“群寮”,即同僚,这里泛指同辈人。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如今我才能得以施展的机会已经来到,将来我一定能超过众多的同僚。
“鹿园幸接阳春雪”,意思是:幸喜我有幸能够观赏到美丽的梅花。“鹿园”,指鹿苑,古代著名的花园之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郊。
“目对霜花暑气消”,意思是:看着那如霜似雪的梅花在炎热的夏天里绽放,暑气就消散了。“霜花”,即霜花,即梅花。
这两句的意思是:我有幸能在炎热的夏天里观赏到梅花,暑气也就随之消散了。
整首诗写得含蓄蕴藉,意境深远。前四句先点明地点,再写景,最后写人,中间两联则是先写景,后抒情。整首诗层次分明,前后照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