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耀烟霞秋月清,每逢白社起深情。
临风几度孤吟况,棹雪今为一夜行。
汉代歌声传玉管,熙朝神器壮金茎。
遥知紫府耕锄客,亦羡人间有此名。

【注释】

壬子:宋神宗熙宁九年。买小舟:买一小船。肄水:即肄江,今名白沙河,是流经江西南昌市的一条小河流。苏峨月明府:即苏东坡,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人(今属四川)。他任过黄州太守、杭州通判等职,在黄州时曾自号东坡居士。“月明府”是他的号。时署中产灵芝三本:当时他在黄州任职,有灵芝草三株。苏轼一生好道,曾于元丰五年(1082)二月七日,自书《心安帖》,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有涯则物有限,知也无涯,则吾心无穷尽也。每念及此,则有迁善远罪之志。”可见他好道。

照耀烟霞秋月清,每逢白社起深情;

照耀:指月光明亮。烟霞:指云雾和山间薄雾。秋月:泛指秋天的月亮。清:清澈。白社:指农历每月十五日。起:兴起。深情:深浓的情意。这句写月夜赏景,因看到明月,想起白社,想到与朋友相聚,不禁生出深情。

临风几度孤吟况,棹雪今为一夜行;

临风:站在风中。孤吟:独自吟咏。况:更、加。棹雪:划船。今为:现在成为。一夜行:一夜行船。这两句写月夜乘舟游览,因看到明月,想起白社,想到与朋友相聚,不禁生出深情。又因看到月夜美景,更加感到人生短暂,因此决定连夜行船而去。

汉代歌声传玉管,熙朝神器壮金茎;

汉代:汉文帝刘恒。歌声:指《大风歌》。汉高祖刘邦在位期间,广求贤才。刘邦去世前,对太子说:“我百岁后,你一定要立萧何、曹参为相国,王亚夫、陈平为将军,封张苍为申屠侯,封韩信为梁国侯,封彭越为户牖侯,封吕须为长安侯。”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萧规曹随”。玉管:玉制的笛子。相传黄帝作箫,尧作簧,舜作管,禹作磬。后来有人把箫、簧、管、磬合在一起,叫作“四代之乐”。汉武帝时,李延年以歌舞见宠,武帝命李延年造《巴渝舞曲》,并作新声变“巴渝”,名为“武乐”。后人将这种乐称之为“玉律”或“玉管乐”,即笛子。熙朝:宋朝。神器:指帝王所掌握的政权。金茎:铜铸的茎。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传说秦朝灭亡时,始皇在地下望见宫殿城邑皆成土丘,于是叹曰:“苦哉!未有土地,欲与诸侯为长!”这时,一个小孩从旁对他说:“臣请取长钱(铜钱)。”始皇问:“何谓也?”小孩回答说:“天下之高在上而居下,有天下者宜知之。今陛下有郡万户,而子弟无有至封君者,所谓长钱者,可椎(同“摧”)而弃之!”这里所说的“长钱”即指铜质的长茎,用以比喻皇帝的权力。这句诗意思是汉朝的音乐传到唐朝,唐玄宗的宫廷音乐十分发达;宋朝的政权十分强大,像铜柱一样坚固。

遥知紫府耕锄客,亦羡人间有此名。

紫府:道教称天帝所居处。相传神仙居住的地方叫紫府。耕锄客:指耕种田地的人。这句诗的意思是知道天上种田的是仙人。也羡慕人间有这样的美名。

【赏析】

此诗是诗人于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冬日乘小舟入肄江访友之作。诗中描写了诗人在月夜游肄江时的情景,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之情。

首句“壬子冬日买小舟入肄水访苏峨月明府时署中产灵芝三本”,交代了写作的背景。壬子年,是熙宁八年(1075),此时苏轼任黄州太守,住在黄州城外的东面。他喜欢山水田园生活,常到城中去游玩。这首诗是诗人游肄江时所作。作者乘着自己购买的小舟沿江而下,来到了东面的一个村庄——苏峨村,在这里遇到了他的好友苏峨。苏峨是个隐士,喜欢种花养草,经常在山上采药炼丹,所以住的地方四周都种满了灵芝草。这天晚上,苏轼与苏峨月明府饮酒作乐,两人谈得十分投机。第二天夜里,苏轼乘兴来到东面的江边赏月观景,发现一轮明月挂在天空,照耀着江上的景物,令人心旷神怡。于是他想起了当年与友人一起欣赏月亮的情景,不由得产生了深深的思念之情。

次句“照耀烟霞秋月清,每逢白社起深情”,承接前句中的意境,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夜晚赏月时的所见所感。这里的“照耀烟霞秋月清”一句,用“照耀”“烟霞”“秋月”三个词来表达诗人在夜晚看到明月时的心境。其中“照耀”一词用得非常贴切,它既形容了明月的光辉,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心情。因为只有当诗人心情舒畅的时候,才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只有当诗人身处美好的环境时,才能体会到生活的甜蜜。所以这两句诗既是对前文的补充,也是诗人对自己心情的描述。而“每逢白社起深情”一句则是诗人对往事的回忆和感慨。白社是指古代的一种祭祀活动,人们会在这个日子里举行各种仪式,祈求神灵保佑自己和家人平安无事。而这个日子正好是秋天的夜晚,所以诗人才会在这个时候想起白社的事情。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生活的回忆以及对于时光飞逝的感叹之情。

第三句“临风几度孤吟况,棹雪今为一夜行”,承接第二句继续描述诗人在江边赏月的情景。这里的“临风几度孤吟况”一句,用“孤吟”来形容自己的孤独和寂寞;而“棹雪”则是指划船的动作。这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在夜晚赏月时的心情,也体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追求。而“今为一夜行”则表明了诗人想要离开这个地方的心情。因为他知道这样的日子不会再来了,所以他决定抓紧时间享受一下眼前的美景。

第四句“汉代歌声传玉管,熙朝神器壮金茎”,是诗人对历史的回忆以及对未来的希望的表达。这里的“汉代”指的是汉朝时期,而“歌声”则是指《大风歌》。相传汉高祖刘邦在位期间,广招贤才。他曾对身边的人说:“我百岁之后,你一定要立萧何、曹参为相国,王亚夫、陈平为将军,封张苍为申屠侯,封韩信为梁国侯,封彭越为户牖侯,封吕须为长安侯。”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萧规曹随”。而这里的“玉管”则是指古代乐器中的一种吹奏乐器。据说黄帝作箫,尧作簧,舜作管,禹作磬。后来有人把箫、簧、管、磬合在一起,叫作“四代之乐”,这就是所谓的“玉管”。而“熙朝”指的是宋朝时期。这句诗的意思是汉朝时期的音乐传入唐朝,唐玄宗的宫廷音乐十分发达;宋朝的政权十分强大,像铜柱一样坚固。

最后一句“遥知紫府耕锄客,亦羡人间有此名”,是诗人对于未来的期望以及对现实的赞美。这里的“紫府”指的是神话传说中的神仙居住的地方;而“耕锄客”则是指那些从事农耕劳作的人。这句诗的意思是诗人知道天上种田的是仙人,也知道人间还有这样的美名。这既是一种对现实的美好期许,也是一种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动人。通过描绘自己在江边赏月的情景和感受,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同时,通过对历史典故和典故的运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