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万里游玉京,无心兴发如浮萍。
忽然淹滞在山左,是梦非梦不能醒。
以此得交萧侍读,叶生座上尤聪明。
口头三昧殊滑稽,曼倩无乃成虚名。
艺苑旧坛标赤帜,绘家新意开青冥。
春气更浓冰欲坼,愁心万丈生南陌。
此意许我两人知,相看共作南中客。
心切倚门成孝友,我苦空瓢则固陋。
优劣虽然道不同,以此相知真可久。
为君起借主人杯,岂是区区斟寿酒。
【注释】:
- 寿叶公旦:为萧侍读祝寿之作。公旦,即萧颖士。2. 我:指诗的作者。3. 万里游玉京:泛指远游。玉京,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指长安。4. 无心兴发如浮萍:无心作官,如浮萍随波漂泊。5. 山左:山南,指东。6. 是梦非梦:像梦一样,不是真醒。7. 萧侍读:名颖士,唐人,以文章知名。8. 三昧:佛教语。梵文“摩诃三昧”的省称。意译为“大定”、“正定”。9. 曼倩:汉时人枚乘,字子云。10. 赤帜:指诗人的诗集《艺苑雌黄集》。11. 冰坼:冰裂,喻春日将临。12. 南陌:南方的道路。13. 相看:彼此相对视。14. 相知心许:彼此互相理解。15. 孝友:孝顺和友爱。16. 空瓢则固陋:没有酒喝,生活贫寒。17. 优劣:才能大小。18. 道不同:指志趣不同。19. 可久:值得长久保持。20. 主人杯:主人所敬的酒。21. 区区:谦词,微不足道。
【赏析】:
这是一首祝寿诗。诗人与萧颖士(字颖士)交好,颖士有感于其才学,特撰此诗赠之。全诗一韵到底,不换韵,不避讳,直抒胸臆,情真意切,语言自然流畅,毫无矫饰造作之气。
第一句“我从万里游玉京”,开篇便说“我”从万里之外来到京城长安,意在表明自己的抱负和志向。“万里游”不仅指空间距离,也暗示着自己对政治理想的追求和执着。
第二句“无心兴发如浮萍”,“无心”二字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淡泊和宁静。而“如浮萍”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名利、权势的淡薄和超脱。
第三、四句写诗人因无心于仕途,故滞留在长安,虽身居繁华之地,却如同梦中般恍惚。这种心境,既体现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也透露出他对现实的无奈和困惑。
第五句“忽然淹滞在山左”,“淹滞”一词,表达了诗人因无心于仕途而陷入困境的无奈之情。而“山左”则暗指诗人所处的位置,即长安城西的山林之中。
第六句“是梦非梦不能醒”,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困顿和迷茫状态。在这里,“梦”与“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整个诗句更加生动有趣。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第七八句“以此得交萧侍读,叶生座上尤聪明”,则转向了诗歌的主题——友情。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萧颖士的敬仰和欣赏,也展现了两人深厚的友情。诗人通过这句诗,巧妙地将友情与仕途联系起来,既展示了友情的美好,又体现了诗人对仕途的无奈。
第九至十二句“口头三昧殊滑稽,曼倩无乃成虚名”,则是对萧颖士才华的一种赞誉与调侃。这里的“口头三昧”指的是萧颖士口才出众,善于言辞;“曼倩”则是指汉代枚乘,字子云,以赋著称。诗人用这两个典故来形容萧颖士的才华,既赞美了他的文学成就,又调侃了他过于自负的性格。
第十三句“艺苑旧坛标赤帜”,则是对萧颖士诗集的一种赞扬。这里的“艺苑旧坛”指的是诗人自己曾经参加过的科举考试;而“标赤帜”则是指萧颖士的诗集被广泛传颂,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这句话既表达了诗人对萧颖士文学成就的认可,又体现了诗人对友谊的重视。
第十四句“绘家新意开青冥”,则是对萧颖士画作的一种赞誉与期待。这里的“绘家”指的是画家;而“青冥”则是指广阔的天空。诗人用这个词来赞美萧颖士的画技高超,能够创造出如此广阔的意境。
第十五至十八句“春气更浓冰欲坼,愁心万丈生南陌”,则是对当前季节变化的描写。春天来临,气温渐暖,冰块开始融化。这里的“愁心万丈”,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之情。而“生南陌”则暗示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最后两句“此意许我两人知,相看共作南中客”,则是对友情的一种珍视与期待。这里的“此意”指的是前面所说的友情;而“两人知”则是指双方相互理解和支持。最后一句“相看共作南中客”则表达了两人共同追求理想的决心和信念。
整首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珍重,也展现了他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同时,这首诗歌也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千古流传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