苾刍托钵愁臂酸,重毡褥覆恣昼眠。
古人叹惜至今日,功德林枯上虚烟。
手软不摇普化铎,舌结谁开大沩田。
我作驱乌见一人,月门畚笨能苦辛。
拗折硬弓追石巩,锄开春草类玄真。
峰前两眼看云水,清溪一喝扬沙尘。
绿竹参天摇凤尾,新松遍岭长龙鳞。
一肩两手汗如雨,金牛有饭应斋汝。
又能步步拜街尘,狮吼象踏无违拒。
遂令丈六金色身,螺丝宝髻神踽踽。
自从震旦降旃檀,此相真堪福寰宇。
相成易汝为瑞生,一言道合宾中主。
风高月白六七年,栽花礼佛藕池边。
篆烟夜照琉璃直,闲梦朝看木枕圆。
前年我分海幢席,一椽老汝诸狂息。
不去庐山不北归,芳兰万本当门植。
此地方标吉祥草,朱甍碧瓦凭愿力。
香珠十串绕长廊,声声微令乾心识。
五十以前一瞬间,五十以后亦等闲。

这是一首描述禅者修行生活的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和赏析:

注释

  1. 苾刍托钵愁臂酸:指僧人(苾刍)每天早晨都到寺庙里托钵乞食,手臂由于长时间的劳作而感到酸痛。
  2. 重毡褥覆恣昼眠:使用厚重的毛毡作为铺垫,可以尽情地白天睡觉。
  3. 功德林枯上虚烟:形容寺庙中树木因年代久远而枯萎,只剩下空洞的树洞,如同佛光一般虚无缥缈。
  4. 手软不摇普化铎:形容僧人的手因为长时间持诵佛经而变得柔软,不再能够自如地摇动普化铃。
  5. 舌结谁开大沩田:比喻僧人因为长时间的修行而舌头僵硬,无法开口说话。
  6. 我作驱乌见一人:形容僧人在夜晚驱赶乌鸦时发现了一位僧人。
  7. 月门畚笨能苦辛:形容僧人在月光下搬运工具时的辛勤劳作。
  8. 拗折硬弓追石巩:形容僧人使用硬弓追赶顽石的情景,表现出坚韧的精神。
  9. 锄开春草类玄真:形容僧人在春天里耕作,开辟土地的场景。
  10. 峰前两眼看云水:形容僧人站在山峰之巅,眺望远方的云水景观。
  11. 清溪一喝扬沙尘:形容清澈的小溪在僧人的呼唤下扬起了尘埃,展现出自然与人的和谐。
  12. 绿竹参天摇凤尾:形容茂密的竹林高耸入云,犹如凤凰的尾巴一样摇曳生姿。
  13. 新松遍岭长龙鳞:形容新长的松树遍布山岭,如同龙鳞般整齐排列。
  14. 一肩两手汗如雨:形容僧人肩膀上和手上的汗水如同雨水一般密集。
  15. 金牛有饭应斋汝:比喻僧人像金牛一样拥有财富却不奢侈浪费,应该用来布施给众生。
  16. 又能步步拜街尘:形容僧人在街道上行走时,每一步都深深鞠躬向行人致敬。
  17. 狮吼象踏无违拒:形容僧人的声音如同狮子的吼声和大象的步伐一样威猛有力,无人敢违逆。
  18. 遂令丈六金色身:形容僧人的法身如同丈六黄金般庄严神圣。
  19. 螺丝宝髻神踽踽:形容僧尼的发髻用螺钿装饰,显得庄严而神秘。
  20. 自从震旦降旃檀:自佛教传入中国后,禅宗便随之兴起,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21. 此相真堪福寰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这种修行的状态真的足以让整个宇宙充满福气。
  22. 相成易汝为瑞生:这里的“相”指的是修行者的相貌或状态,“易汝为瑞生”意味着这样的修行状态可以转化给你带来吉祥和好运。
  23. 一言道合宾中主: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当你的一句话能够恰到好处地表达出宾主之间的关系时,就说明你已经达到了一种很高的境界。
  24. 风高月白六七年:描述了一种宁静、高远的氛围,可能是在某个寺庙或者山林中度过的六七年时光。
  25. 栽花礼佛藕池边:在莲花池旁种植花草,以供修行和礼佛之用。
  26. 篆烟夜照琉璃直:形容夜晚时分,香烟缭绕中的琉璃瓦在灯光照射下显得更加明亮。
  27. 闲梦朝看木枕圆:在梦中悠闲地看着木制的枕头逐渐变圆。
  28. 前年我分海幢席,一椽老汝诸狂息:这句话似乎是一个典故或者引用,但在这里没有给出具体的解释。
  29. 不去庐山不北归:意思是如果一个人不去庐山游玩或回北方老家,那么就表示他的修行尚未完成。
  30. 芳兰万本当门植:这句话似乎是在形容某种植物的美丽,但在这里没有给出具体的解释。
  31. 此方标吉祥草:这个地方被认为是吉祥之地,适合种植吉祥的草药。
  32. 朱甍碧瓦凭愿力:这里可能是指寺庙的建筑,朱红色的屋脊和绿色的瓦片,都是根据信徒的愿望来建造的。
  33. 香珠十串绕长廊:香珠(可能是指佛像或菩萨像)被挂在长廊上,象征着信徒对佛教的虔诚信仰。
  34. 声声微令乾心识:这句话似乎是在描述某种修行方式或方法,使得信徒的内心得到清净和提升。
  35. 五十以前一瞬间,五十以后亦等闲:这句话似乎是在描述人生的某个阶段或时期,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都不应该过于执着或忧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