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公茅斋垂柳长,卧疾已过园林芳。
水浅渐忘越舟楫,山深每有秦衣裳。
洒桑野老开蚕屋,薰树儿童换蜜房。
巡食沙渠一白鹭,忽冲烟雨过横塘。
这首诗的作者用戏谑的口吻模仿唐代诗人杜甫的诗歌风格,表达了对陶渊明田园生活的喜爱与向往。下面逐句解析:
诗题: “戏效杜体” - 表示作者在模仿杜甫的风格进行创作。
首句: “陶公茅斋垂柳长” - 描述陶公(陶渊明)的茅草屋前柳树长得很长。
第二句: “卧疾已过园林芳” - 陶公因病休养后,园中景色变得美丽。
第三句: “水浅渐忘越舟楫” - 由于水流变浅,陶公忘记了越国的水道。
第四句: “山深每有秦衣裳” - 山高谷深的地方常常可以遇见秦汉时期的服饰。
第五句: “洒桑野老开蚕屋” - 一个桑园里的老农打开他的蚕房。
第六句: “薰树儿童换蜜房” - 孩子们在树上熏香,以换取蜂蜜。
第七句: “巡食沙渠一白鹭” - 作者在沙渠边看到一只白鹭。
第八句: “忽冲烟雨过横塘” - 突然,一阵烟雨过后,一只白鹭飞过池塘。
关键词注释:
- 陶公: 指陶渊明,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隐士和诗人。
- 茅斋: 简陋的茅草房子。
- 垂柳长: 柳树长得很高。
- 卧疾: 因疾病卧床不起。
- 园林芳: 美丽的园林。
- 越舟楫: 越国的水上交通工具。
- 秦衣裳: 秦汉时期的服饰。
- 熏树: 在树上熏香。
- 换蜜房: 换取蜂蜜的场所。
- 巡食: 寻找食物或食物来源。
- 横塘: 池塘,这里可能指的是一条小河或溪流。
- 白鹭: 一种水鸟,常见于中国的湿地和湖泊。
赏析:
这首诗通过模仿杜甫的诗歌风格来表达对陶渊明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自然、朴素生活和简单乐趣的赞赏。通过使用“垂柳长”、“卧疾”等词句,作者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田园景致,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简朴生活方式的向往。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田园牧歌式生活的憧憬,语言优美,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