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风何飕飗,堕叶掷虚阁。
远怀山月秋,顾不如畴昨。
梵宇如劫馀,寒原亦凋落。
数里有名泉,潆洄碧云端。
携筇探之去,石干青若盘。
入口晨露晞,剧饮不畏寒。
不将军持来,何以惠所欢。
石洞隔昏钟,明发问樵子。
围木晻暧中,枵穴仍聒耳。
岩林翳渍委,沾涩踏不起。
良材下维箨,诗人所为訾。
稷实愁霜风,兹游况如此。
安得列御方,乘之泛我止。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游宝积寺时所写。宝积寺在江西南昌,唐代诗人杜甫曾写过一首《题宝积寺》诗:“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香台高百尺,人云自重重。殷勤谢诸客,携手凌风蓬。”可见宝积寺在当时是有名的。作者的诗中也有“远怀山月秋,顾不如畴昨”之句,可见他当时的心情是比较烦忧的,所以这首诗中也流露出了这种心情来。

首联两句点明地点和时间,并写出了作者对寺院环境的熟悉程度。颔联两句写自己的心情:怀念远方的朋友,但友人并不比从前思念自己更甚。颈联两句写周围环境:寺庙建筑古朴,自然景色也是十分秀丽,但都比不上以前那样美好了。尾联两句写自己的行动:带着筇杖去游览名泉,泉水清冽甘美,令人振奋,但想到朋友不在,就不免感到寂寞。末联两句写自己的感慨:没有朋友在身边一起游玩,怎么能尽兴呢?

这首诗以景起兴,中间四句写游历宝积寺的情景,后二句写归途中所见。从全诗来看,作者的行踪是从远到近,而情绪则是由愁闷转为兴奋,最后是因兴奋而生出孤独之感。这种感情的发展变化,与一般的旅游诗有所不同。

此诗为七律,共八句。前四句写远游宝积寺,后四句记归途所见。

首联写远游宝积寺。“山风何飕飗”,是说山风吹拂着树木,吹动着落叶。“堕叶掷虚阁”,是说树叶随风飘落,落到空空的阁楼里面去了。这里用“风”、“叶”等物象来渲染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使人感到有一种冷意袭来。“远怀山月秋”,是说远望着山中的月亮,觉得秋天到了。“顾不如畴昨”,是说看着往日的景象,感到不如以前那么美好了,这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忧愁和感伤。

次联写游历宝积寺时的心情。“梵宇如劫馀”,是说寺院的建筑古老,像是经历了一场大灾难之后剩下的废墟。“寒原亦凋落”,是说荒凉的原野上草木凋零,一片萧条景象。“数里有名泉”,“潆洄碧云端”,是说附近有一口好水井,水流回旋曲折地流向天际,仿佛流入云端一样。“携筇探之去”,是说他提着拐杖前去探看。“石干青若盘”,是说岩石已经干枯,颜色苍青色如同盘子一样。“入口晨露晞”,“剧饮不畏寒”,是说泉水清凉可口,可以让人解渴,喝起来不觉得寒冷。

第三联写游历宝积寺的所见所闻。“不将军持来,何以惠所欢”,是说如果没有人拿东西来招待我,我用什么来满足我的欢愉呢?这是说自己在旅途中非常辛苦,需要有人照顾和帮助才能继续前行。这里的“不将军持来”,可以理解为作者在旅途中遇到了困难和艰辛,没有得到别人的帮助和支持。

第四联写游历宝积寺后的感受和思考。“石洞隔昏钟”,是说石洞被昏沉的钟声隔断了声音,让人感到静寂。“明发问樵子”,是说天亮以后询问打柴的人。“围木晻暧中,枵穴仍聒耳”,是说周围的树林昏暗模糊,空洞的洞穴依然发出声响,让人感到烦躁不安。这里的“围木”、“枵穴”等词,形象地描绘了山林的寂静和幽深。

第五联写游历宝积寺后的感慨和思考。“岩林翳渍委”,是说山中的林木茂密遮蔽了道路,让人难以行走。“沾涩踏不起”,是说泥土沾湿且滑溜,难以行走。这里的“岩林”、“沾涩”等词,形容了山路的艰难险阻。这里的“下维箨”,可以理解为下山时的艰难困苦,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在下山时的心情感受。

第六联写下山后的行动和感受。“良材下维箨”,是指好的木材被砍伐掉了,留下了树皮。这里的“良材”可以理解为美好的事物或人才,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对自己的期望和追求。

第七联写下山后的行动和感受。“诗人所为訾”,是说诗人常常批评那些做事不够认真、不够细心的人。这里的“訾”字可以理解为责备、批评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诗人的自我反省和自责。

第八联写下山后的行动和感受。“安得列御方”,是说如果能够遇到一位高明的人来指导自己的方向和道路就好了。这里的“列御方”可以理解为高人一等的人,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对自己前途命运的担忧和期盼。这里的“乘之泛我止”,可以理解为借助于他的智慧来摆脱困境,也可以理解为借助于他的引导来走向成功。

这首五言律诗,以游历宝积寺的旅途为线索,通过写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对人生的感慨,同时也体现了作者的才华和抱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