翩翩猎骑临边城,边城草深山路平。丰狐狡兔各有穴,鸣镝张罘殊不惊。
迩来地气南徙北,广莫风至犹无冰。君不见桃虫拚飞即鵩鸟。
首下尻高咎非小。
【注释】
感事六首:即《感事》六首。
翩翩:轻疾貌。
临边城:指打猎。
草深山路平:草木丛生,道路平坦。
丰狐狡兔:指狐狸和兔子,狡猾的兽类。各有穴:指它们都有自己的洞穴。鸣镝张罘(fú):指用弓箭射击野兽,张开网捕鸟兽。张,张开;罘,捕鸟兽的网。殊不惊:并不被吓住。
迩来:近来。地气南徙北:指气候由暖变寒。广莫风至犹无冰:指冬季寒冷的天气还没有到来。
君不见桃虫拚飞即鵩(chì)鸟:你看那桃子虫子拼命飞动就变成黄鹂鸟。鵩,黄莺,又名黄鹂。拚,拼。
首下尻高咎非小:屁股朝下,尾巴向上,罪责不小。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感事》组诗之二。诗人在长安时写此诗,感慨边镇战事频仍,百姓苦不堪言。全诗八句,前四句写边城风光,后四句写边民苦难,中间四句议论边事。
起句“翩翩猎骑临边城”,写猎骑来到边城,这是一幅典型的边塞风光图。“丰狐狡兔各有穴”写边地荒僻,狐兔猖獗,而猎骑来了,又有什么可怕的呢?“鸣镝张罘殊不惊”,猎骑们挥着弓弩,箭如雨下,射向野兽,边城的人并不害怕。这两句写出了猎骑们的威武和边城的宁静,为下文写边民苦难作铺垫。
第二句中“草深”点明时间,说明是秋天,“路平”表明天气晴好。“丰狐狡兔各有窟”一句,以猎取野兽的典故暗喻朝廷对边民的搜刮。“鸣镝张罘殊不惊”一句,则以猎获野兽的典故暗喻朝廷对边民的征讨,使边民处于恐惧之中。
第三、第四两句,写时局的变化。“迩来地气南徙北,广莫风至犹无冰。”从字面上看,这是说近年以来天气变得反常,气候偏暖。但是,从诗的语境来看,这里指的是战乱不断,天时不利,给边民带来灾难。“犹无冰”三字更突出了这种艰难的处境。这两句与上两句一唱一合,构成鲜明的对照。
第五、第六句,写边民的生活。“君不见桃虫拚飞即鵩鸟”写边地的桃子虫子拼命飞动就变成黄鹂鸟,这是多么凄惨啊!“首下尻高咎非小”,“屁股朝下,尾巴向上,罪责不小”。这既是对边民生活困苦的直接描写,也是对他们所受压迫的深刻揭示。“咎小”与前面的“不惊”形成鲜明对比,更加突出了诗人对边民苦难的同情。
最后两句,诗人以议论结束全诗。“首下尻高咎非小”,是说屁股朝下,尾巴向上,罪责不小。诗人用“咎非小”这一成语,既指出了边民生活的艰苦处境,又表达了自己对他们遭受不幸的深切同情。
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没有雕琢藻饰的痕迹。诗中虽无慷慨激昂的言辞,但感情深沉真挚,读来感人肺腑,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