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学安心未有方,清斋聊欲寄僧廊。
檐花细雨思公甚,尘海西风为底忙。
薝卜定应谁共嗅,醍醐遥羡独先尝。
石翁妙语清人骨,吟断东轩一缕香。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诗句解析与注释:
- 诗的第一句:“病学安心未有方。” 这里,“病学”指的是因病而学习,可能是指作者因病在家休养期间的读书生活。“安心未有方”意味着虽然有志于学习,但目前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来达到这个目标。
- 诗的第二句:“清斋聊欲寄僧廊。” 这里的“清斋”指的是清净的书房。“寄僧廊”则可能是想效仿僧人在僧房中修行或者读书。
- 诗的第三句:“檐花细雨思公甚,尘海西风为底忙。” “檐花”指屋檐上的花,“细雨”和“西风”都是描绘天气的景象。“思公甚”中的“公”可能是指某人或者某种事物,而“甚”表示非常、强烈。“为底忙”则是在询问为何西风如此繁忙。
- 诗的第四句:“薝卜定应谁共嗅,醍醐遥羡独先尝。” 这里的“薝卜”是一种草本植物,“谁共嗅”暗示了有人可能会一同欣赏这种草本植物的气味。“醍醐”是佛教用语,指的是从牛乳中提炼出来的精华油,常用于制作食物或药物。“遥羡”表达了对于别人能够品尝到醍醐的羡慕之情。
- 诗的第五句:“石翁妙语清人骨,吟断东轩一缕香。” “石翁”可能指的是某位长者或者智者,“妙语”指的是精妙的话语。“清人骨”形容这些话语能够净化人的心性。“吟断”意味着吟诵到无法再继续。而“东轩一缕香”则可能是指在吟诵的过程中,书房里弥漫着书香。
赏析:
这首诗以抒情的方式,展现了作者因病在家修养期间的读书生活,以及对学问的渴望和追求。诗中通过描述自然景物和内心感受,传达了一种静谧而又充满思考的氛围。同时,诗中也流露出一种对知识和智慧的追求,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