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向秋堂听鹿鸣,南宫春燕接恩荣。
上公押坐金貂重,仙乐从风律吕清。
一代文章真幸会,三场吃着岂平生。
午桥胜日群仙醉,还忆宫花照面赪。
【注释】
(1)四燕诗:指唐人李商隐的《蝉》。
(2)吴立斋:即吴昌裔,字立斋。司空:官名,古代三公之一。
(3)“才向”二句:鹿鸣,古时以之宴请宾客,此指鹿鸣宴。上公,指中书省长官,即宰相。
(4)“上公”二句:金貂,代指高官显贵。仙乐,天上的音乐。律吕,古代音乐术语,指音阶和乐器。
(5)“一代”二句:幸会,指有幸遇到。吃着,指科举考试。岂:何。平生:一生。
(6)午桥:在今北京市西郊,是唐代文人聚集的地方。胜日,美好的时光。
(7)宫花:宫中的花。赪(chéng):红色。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秋堂听鹿鸣,后两句写春燕接恩荣。中间四句赞颂作者的才学、文采、官职及文章成就。后四句写宴会中的盛况。全诗意境清新,语言典雅。
诗的首联“四燕诗为吴立斋司空赋鹿鸣宴”,点出诗人作诗的缘由,即“四燕诗”。所谓“鹿鸣宴”,就是唐人的宴会,其目的是招待来京参加考试的人。《礼记·王制》说:“食有劳享,无有酣歌。”意思是说,吃饭有劳役式的宴享,没有酣畅淋漓地歌唱的宴享。而这里所说的“宴”,却是指的宴会,而且还是“春燕迎客”式的宴会——春燕衔泥筑巢,所以人们称“春燕”为“迎客燕”。因此“鹿鸣宴”、“燕迎客”都是指的宴会。
次联“才向秋堂听鹿鸣,南宫春燕接恩荣”,描写了宴会上的情景。“才向秋堂”四字,写出了诗人刚到秋堂时的感受。“秋堂”是宴会之所设之处,也可以说是宴会的中心场所。“才向”二字,写出了诗人刚到秋堂时的兴奋心情。“秋堂”是宴会之所设之处,也可以说是宴会的中心场所。“才向”二字,写出了诗人刚到秋堂时的兴奋心情。
“南宫春燕接恩荣”,“南宫”指代的是中书省。“春燕”指的就是中书省官员,也就是宰相。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宴会刚刚开始,就已经听到来自南宫的春燕在欢唱欢迎的声音了。这当然不是真的在歌唱,而是形容宴会上的热闹场面以及宴会气氛的热烈程度。“接恩荣”则表示宴会的气氛非常融洽。
第三联“上公押坐金貂重,仙乐从风律吕清”。上公即中书省长官,也就是宰相。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宴会刚刚开始不久,就有一位身穿金貂裘的高级官员坐在主位上压阵。这当然不是真的压阵,而是比喻这位官员的地位很高,很受尊敬。至于“金貂重”,则是用“金貂裘”来形容这位官员的高贵地位。“仙乐从风律吕清”,则是用天上的音乐来形容宴会的气氛十分和谐。这里的“律吕”,指的是音阶和乐器,用来指称天上的音乐,自然是夸张的说法,但用在这里却是形象生动,恰到好处。
第四联“一代文章真幸会,三场吃着岂平生”。“三场吃着”出自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引宋刘克庄《后村诗话》:“余尝谓三场吃紧,两举无功者多矣。然亦有一第与三第者。”意思是说,一生中只有一次中举的机会是非常难得的事情。这里的“吃着”,也是比喻的意思,表示人生中只有一次中举的机会。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能有机会见到像自己这样有才华的文士,真是难得的幸运!“岂平生”,表示对这样的机缘感到万分珍惜,决不轻易放过。
第五联“午桥胜日群仙醉,还忆宫花照面赪”。这两句是说,宴会结束之后,大家还在午桥一带饮酒作乐,一直到日落西山。这时,大家看到美丽的宫花,个个都忍不住笑逐颜开,红扑扑的脸庞映衬得宫花更加鲜艳。这里用宫花来比喻那些酒醉后的美人。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尽管宴会已经结束,但大家仍然依依不舍地相约再见,因为大家还都忘不了那美丽的宫花。
【译文】
才刚刚来到秋堂聆听鹿鸣宴,南宫的春燕迎接恩宠与荣光;
上公坐镇金貂重,仙乐随风律吕清。
一代文人真荣幸相遇,三场科举岂是寻常?
午后阳光下群仙陶醉,还怀念那宫花映红了脸庞。
【赏析】
这是一首咏宴的七绝。首联点明题旨:才入秋堂便闻春燕迎宾。次联写宴席上宾主欢洽、气氛热烈。三四联写主宾身份尊贵,并抒发了主人对客人的欢迎之情。末联写宴散后宾主依依惜别之情。全诗结构严谨,情景交融,语言典雅,堪称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