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出未出峰顶月,将栖不栖林杪禽。
曾踏长安软红土,方识幽人此夜心。
【注释】孙良辅:人名,不详。四幅:四幅小景。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为友人孙良辅所藏的一幅小景题咏,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友情和对友人高洁品格的赞美之情。
首句“欲出未出峰顶月”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山野夜景。月光如水,照在山峰之巅,仿佛是一块明亮的玉璧,晶莹剔透。然而,山峰之上的月亮却似乎还未能完全露出其真容,给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感觉。这可能是因为山峰之巅的环境较为险峻,月光无法完全照亮整个山巅。同时,这句中的“峰顶月”也寓意着人生的巅峰时刻,只有真正经历过艰难困苦的人才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与价值。
第二句“将栖不栖林杪禽”则描写了一只栖息在树林顶端的鸟儿。鸟儿原本应该在树林深处寻找栖息之所,但这只鸟儿却选择在树林的顶端停歇。这可能是因为它感受到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氛围,或者是因为它已经厌倦了平庸的生活,渴望追求更高的境界。这句诗通过对比鸟儿的行为,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纷扰、追求高远目标的向往之情。
第三句“曾踏长安软红土”则回忆了诗人曾经在繁华的京城长安度过的日子。那时候,他走在柔软的红砖铺就的街道上,感受着繁华背后的喧嚣与浮躁。然而,诗人并未因此而沉沦于其中,而是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这句诗通过对昔日繁华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于清贫生活的珍视与坚守,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反思与批判。
最后一句“方识幽人此夜心”则揭示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谊。当诗人看到这幅小景时,他不禁想起与友人共度的那个夜晚。那时,他也曾踏足繁华的京城,感受过其中的喧嚣与浮躁。然而,当他看到这幅小景时,却能够感受到朋友内心的宁静与淡泊。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与感激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他对朋友高尚品质的赞赏与钦佩。
整首诗通过对一幅小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与感激之情,以及对超脱世俗纷扰、追求高远目标的人生态度的赞美。同时,诗中也蕴含着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思考与批判,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与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