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墙飞来两青松,北墙新篁阴更浓。
主人有意物两遂,凤自凤兮龙自龙。
【注释】
东亭:指作者的住所或园林。东有丛竹,竹外有松,望之翳如也:东边长了两丛翠竹,竹林外边又长着松树,远远望去像被竹叶和松针遮挡住了,所以叫“翳”。翳:遮盖。三江:泛指三条大川。移竹于北墙而分其半:将竹子移到北墙上,使竹影映照在南墙上成为半幅画面。植:种植。各赋一诗因次其韵:各自作了一首诗,并依照原韵律唱和。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全诗四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前两句先描写了一幅生动的画卷。首句写竹林、松树,以“东”字起笔。第二句写竹林、松树的位置,是“竹外”和“竹外”,也就是在竹林外面,但又不是紧靠竹林,而是隔着一片松林,这样写既写出了竹林、松树的远近关系,又能突出它们掩映相衬之美。第三句用“望”字,表明自己站在竹园中,远眺那远处的三江景色。这既是实写,又含有虚写的成分。诗人把竹、松比作青翠欲滴、枝繁叶茂的青松和苍劲挺拔、郁郁葱葱的竹林,用“翳如也”来形容它们相互掩映的景象,十分形象逼真。第四句写竹、松所映照出的三江美景。由于竹、松掩映,所以显得格外清幽,使人感到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
后两句则抒发了诗人对这种美景的喜爱之情。“主翁有意物两遂”,“主翁”即指诗人自己,他之所以喜爱这片竹林和松树,是因为自己能够在这里得到精神上的寄托和享受。“龙凤呈祥”,是吉祥之兆,这里用以表示自己的幸运和高兴。
这首诗的妙处在于它通过景物的描绘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前三句是一幅画,第四句则是这幅画中的题辞。画得再好,如果没有题词,就会显得空洞无物。因此,诗人在描绘了景物之后,还要加上自己的题词,使这幅画更加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