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刘保斋、柯竹岩,一时名声齐斗南。文鹓孔翠赤霄上,遗迹世人争竦瞻。
玉堂之南双翠柏,传是竹岩先生手所植。我来抚玩不忍去,树底犹疑有行迹。
忆初种来今几年,高标已见摩云天。雨淋日炙长苔藓,虬须龙甲皆苍然。
斜阳独立双树阴,寒天老气转萧森。丈夫有作期百世,此物岂异甘棠林。
我歌双柏篇,继彼角弓吟。古人已恨材难用,何处悠悠语此心。

柯学士种了两株柏,歌

你看刘保斋、柯竹岩,一时名声齐斗南。文鹓孔翠赤霄上,遗迹世人争竦瞻。

玉堂之南双翠柏,传是竹岩先生手所植。我来抚玩不忍去,树底犹疑有行迹。

忆初种来今几年,高标已见摩云天。雨淋日炙长苔藓,虬须龙甲皆苍然。

斜阳独立双树阴,寒天老气转萧森。丈夫有作期百世,此物岂异甘棠林。

我歌双柏篇,继彼角弓吟。古人已恨材难用,何处悠悠语此心。

注释:

君不见刘保斋、柯竹岩,一时名声齐斗南。文鹓孔翠赤霄上,遗迹世人争竦瞻。

玉堂之南双翠柏,传是竹岩先生手所植。我来抚玩不忍去,树底犹疑有行迹。

忆初种来今几年,高标已见摩云天。雨淋日炙长苔藓,虬须龙甲皆苍然。

斜阳独立双树阴,寒天老气转萧森。丈夫有作期百世,此物岂异甘棠林。

我歌双柏篇,继彼角弓吟。古人已恨材难用,何处悠悠语此心。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看到柯学士种的两株柏树后有感而发,表达了对柯学士和这两株柏树的赞美之情。

首句“君不见刘保斋、柯竹岩,一时名声齐斗南”,诗人以刘保斋和柯竹岩为例,指出他们的名声已经达到了顶峰,成为众人敬仰的对象。这种比喻手法既形象又生动,能够使读者立刻联想到两位名人的形象,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第二句“文鹓孔翠赤霄上,遗迹世人争竦瞻”,诗人以文鹓和孔翠为喻,形容这两株柏树如同文鹓一样高雅,孔翠一样美丽,令人瞩目。这种比喻手法既新颖又富有诗意,能够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第三句“玉堂之南双翠柏,传是竹岩先生手所植”,诗人直接点明这两株柏树的来历,指出它们是柯学士种下的。这种直截了当的表达方式既简洁又明了,能够使读者迅速了解诗歌的内容。

第四句“我来抚玩不忍去,树底犹疑有行迹”,诗人描述了自己对这两株柏树的喜爱之情,不愿意离开这里,仿佛在树下发现了一些奇怪的踪迹。这种描绘手法既形象又富有想象力,能够使读者产生浓厚的兴趣。

第五句“忆初种来今几年,高标已见摩云天”,诗人回忆起自己种植这两株柏树的时间,现在已经过去了许多年。同时,他感叹这两株柏树的高度已经超过了云霄,令人惊叹不已。这种感慨既深刻又富有哲理,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

第六句“雨淋日炙长苔藓,虬须龙甲皆苍然”,诗人描述了这两株柏树经受住了风雨和阳光的考验,长出了苔藓和青草。同时,他感叹这些树木的形态各异,如同龙甲一般壮丽。这种描绘手法既细腻又富有感染力,能够使读者感受到这两株柏树的坚韧和美丽。

第七句“斜阳独立双树阴,寒天老气转萧森”,诗人以斜阳和寒天为背景,描绘了两株柏树在夕阳余晖中的影子和冷清的氛围。这种描写既生动又富有画面感,能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中的场景之中。

第八句“丈夫有作期百世,此物岂异甘棠林”,诗人以大丈夫立志建功立业的决心和信念为主题,表示这两株柏树将永远屹立不倒,如同甘棠林一样受人敬仰。这种表达既坚定又充满希望,能够激励读者奋发向前。

最后一句“我歌双柏篇,继彼角弓吟”,诗人以歌唱的形式表达了对这两株柏树的赞美之情。他模仿古人咏叹松柏的诗句,唱出了自己的心声,表达了对柯学士和这两株柏树的敬意和感激。这种结尾既巧妙又感人,能够使整首诗更加圆满地收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