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骨成丘,精卫塞海徒怀忧。
岂知天台万壑里,一夜绝险成安流。
筑堤回波谁始谋,艾斋老人今白头。
老人头白何所求,名与此水俱千秋。
黄岩有水出天台,流入海湍悍能败舟。土人呼为恶溪,艾斋陈君募乡人筑长堤截而回之,民用无患。是岁与施彦器宪副访予云间赋此为赠
【注释】:黄岩:指黄岩县(今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在浙江东部,山势峻峭。万壑:山谷。绝险:指天台山的险要地势。安流:水流通畅。筑堤:修筑堤坝。回波:水流冲击堤岸,形成波涛。艾斋:陈君的号。施彦器:施彦器的字,这里应是其别称或字号。
【译文】:
黄岩的水从天台流出流入海中,汹涌澎湃,足以把船撞坏;当地的人们称呼这条江流为“恶溪”,艾斋陈君招募当地百姓修筑了长长的堤坝,把江流拦腰截住,使水变得平缓安全。
愚公移山的故事家喻户晓,精卫填海的传说流传千古;谁想到天台山的万壑之间,一夜之间就消除了这险阻,水流变得畅通无阻。修筑堤坝的人是谁首先动的脑筋呢?是艾斋老人,如今已经白发苍苍了。艾斋老人白发苍苍究竟想要什么呢?名与此水俱千秋。
这首诗是诗人在黄岩任职期间所作,他目睹了当地的山水之美,也见证了当地百姓对水利的重视和努力。诗中描绘了水道经过天台南下,流入东海的壮丽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当地百姓修堤防洪、保一方平安的感激之情。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让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