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鸡喔喔鸣未已,更着山禽唤人起。鸡鸣不醒唤不应,近来铜壶有六更。
吁嗟乎尔禽空复情。
【注释】
禽言其一:指《禽言》诗。
喔喔鸣未已:喔喔,鸟鸣声。鸣未已,鸣叫的声音还没有停止。
更着山禽唤人起:着,动词。更,副词。山禽,山野之鸟。唤人起,唤醒别人起床。
鸡鸣不醒唤不应:应,应答声。
近来铜壶有六更:铜壶,古代计时器。六更,古代把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吁嗟乎尔禽空复情:吁嗟,叹息声。尔,你。禽,鸟。复,重复。情,情意。
【译文】
窗前的鸡喔喔地叫着叫个不停,又引来了山间的鸟来叫唤着让人起床。鸡鸣声没有唤醒我,山间的鸟叫唤也没有答应,最近铜壶报时已经有六更了。
唉,这些小鸟啊它们也只不过是徒然地表达自己的情意罢了。
【赏析】
此为诗人于宣和年间(1119~1125)所作。当时诗人居住在合肥县南的西山村,因作此诗以自警励,并抒发自己对时光流逝、壮志难酬的感慨之情。全诗语言浅近,情感真挚,是一首咏物抒怀的小诗。
首句“窗鸡喔喔鸣未已”,写诗人在晨曦中听见窗外的公鸡啼鸣。“窗鸡”指公鸡。“喔喔”是公鸡的啼声。“鸣未已”是说公鸡的叫声还没有停歇。这一句写出了作者早起的情景。紧接着,第二句用“更着山禽唤人起”一句,承接上句,描写诗人起床后听到山禽叫唤的情形。“更”,副词,表示时间或次序上的进一步,相当于“又”。这一句写出了作者听山禽唤醒之后,继续进行日常活动的场面。“山禽”,即山林中的鸟儿。这两句通过描写诗人早晨起床的情景,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情怀。接下来,第三句“鸡鸣不醒唤不应”,紧承前两句写诗人被公鸡的啼鸣叫醒,但并不理会山禽的呼唤声。“鸡鸣”,公鸡打鸣。“唤不应”,意思是叫不应声,这里指公鸡的叫声再也无法叫醒沉睡的人们了。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封建礼教束缚人的思想的无奈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最后,第四句“近来铜壶有六更”直接点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主题——感叹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无情。铜壶,古代计时器。“六更”,古代把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六更就是十二小时。这一句表明诗人已经听到了报时的铜壶,而夜已深,时间已过,不得不感叹时光荏苒,人生苦短,光阴如箭,一去不复返。
这首诗通过对公鸡的叫声、山禽的鸣叫以及报时的铜壶声的描绘,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和美好时光的向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封建礼教束缚人的思想以及人们不能珍惜时间的无奈和惋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