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村二八张小姑,鬓发油油如漆乌。
朝朝不惜五更起,对镜千梳并万梳。
争似吾家阿奴秃,落落数竿删后竹。
一生不费膏沐资,日出酣红睡方熟。
君家有婢亦如此,何幸少年犹有齿。
夜寒聊取代汤婆,殊胜当年玉川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女性形象的诗歌,其内容主要描绘了一位年轻女子的日常生活和情感状态。诗中的“秃奴”可能指的是诗人自喻,或者是对某个特定人物的称呼。下面逐句进行解释:
一、东村二八张小姑
- 注释: “二八”通常指二十岁左右的女性,“张小姑”则表明这位女性是年轻的。
- 赏析: 开篇即用“二八”来形容女子的年轻貌美,紧接着以“张小姑”点明其身份与地位。这样的开头设定为下文的描绘奠定了基调,也暗示了诗中人物的身份背景与生活状态。
二、朝朝不惜五更起
- 注释: “五更”在古代指的是夜晚零点到三点之间,“朝朝”则表示每天。
- 赏析: 这里描述了女子每日早起的情景,展现了她勤勉好学的一面,也体现了古代女子对于学问的重视。
三、对镜千梳并万梳
- 注释: “对镜”指的是对着镜子梳头,“千梳并万梳”形容梳头次数之多,以至于难以计数。
- 赏析: 通过夸张的手法,诗人表达了女子对自身外貌极为在意的情感,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女性仪容美的追求。这种描述增强了诗作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四、争似吾家阿奴秃
- 注释: “阿奴”是对年轻女子的亲昵称呼,“秃”意味着无发或头发稀少。
- 赏析: 这句诗对比了诗中人物与其他人物(可能是作者自己家中的女性),指出诗中人物的头发稀疏,而其他人物如“阿奴”(可能是指家中的年轻女孩)拥有浓密的头发。这样的对比不仅突显了诗中人物的独特之处,也反映了不同家庭背景和生活态度。
五、落落数竿删后竹
- 注释: “落落”形容人高耸直立的样子,“数竿”表示数量不多但直挺的竹子,“删后”则可能意味着经过修剪或整理。
- 赏析: 此处通过比喻,将诗中人物比作几根未经修剪的竹子,凸显了她的直率和独立。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女子性格特质的观察与描绘,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六、一生不费膏沐资
- 注释: “膏沐资”指涂抹在头发上的香油和沐浴用的水,“费”表示消耗。
- 赏析: 这句话反映了诗中人物对自己头发稀疏的接受态度,没有过多的修饰和保养,表现出一种自然之美。同时,这也揭示了古代女性对于简朴生活方式的一种推崇。
七、日出酣红睡方熟
- 注释: “酣红”意为睡得特别香甜,“熟”可能指熟睡或者满足。
- 赏析: 这句诗描绘了诗中人物在阳光升起时依然能安然入睡的场景,体现了她的宁静与满足。这样的画面既展示了人物的生活习惯,也反映了其内心的平和与自信。
八、君家有婢亦如此
- 注释: “君家”泛指他人家,“婢”即家中的女仆。
- 赏析: 这句可能是在夸赞另一位女子的朴素与自然,同时也是在借他者之事例进一步印证前文中的论点,即无论是家中的年轻女性还是外乡的女子,都展现出了一种质朴的生活态度。
九、何幸少年犹有齿
- 注释: “尚齿”意味着还保留着牙齿,“幸”表示幸运的是。
- 赏析: 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诗中女子年少时期还能保持一口健康牙齿的庆幸之情。这不仅是对她个人的一种赞美,也是对所有年轻人的一种激励与祝福。
《秃奴诗戏寄沈诚学》通过对一位年轻女性日常生活的描述,展现了其独特的个性和生活态度。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一扇窥探古代女性生活和文化风情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