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形腐草复何求,飞去飞来得自由。
松径黑时青磷出,村塘密处火星流。
露华不湿辉辉夜,月色那欺点点秋。
群聚沙囊光可烛,茅斋空费读书油。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萤火》。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1. 化形腐草复何求,飞去飞来得自由。
  • 化形腐草复何求: 这句话表达了萤火虫在变成萤火时,不再追求物质形态的变化,而是选择以光的形式飞翔。”化形”指的是它从腐草中蜕变出来,而”复何求”则表示它已经不再追求其他的形态或目的了。
  • 飞去飞来得自由: 这是说萤火虫在发光的同时,也实现了它的飞行自由。它不再被束缚于一个固定的环境或形态,而是能够在空中自如地飞行,享受着自由的光辉。
  1. 松径黑时青磷出,村塘密处火星流。
  • 松径黑时青磷出: 当夜晚降临,松林间的小路显得幽暗而神秘。这时,萤火虫开始出现,它们发出的光点像是夜空中的一颗颗流星,照亮了周围的黑暗。”青磷出”形象地描绘了萤火虫在黑夜中闪烁的光芒,如同流星一般划过夜空。
  • 村塘密处火星流: 在村塘密集的地方,萤火虫的光点汇聚成一片,形成了一片璀璨的光海。这些光点如同流动的火星,在水面上跳跃、闪烁,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1. 露华不湿辉辉夜,月色那欺点点秋。
  • 露华不湿辉辉夜: 萤火虽然发出光芒,但它们并不依赖于露水来维持生命。即使在夜间的露水被蒸发之后,它们依然能继续发光。这句诗表达了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即使环境艰苦,也不放弃希望。
  • 月色那欺点点秋: 月光虽美,但它无法与萤火虫的光芒相匹敌。这里的“月色”指的是明亮的月光,而“点点秋”则形容了萤火虫的光芒如同秋天的落叶一样多而繁密。这句话赞美了萤火虫的光芒胜过月光的美丽。
  1. 群聚沙囊光可烛,茅斋空费读书油。
  • 群聚沙囊光可烛: 萤火虫聚集在一起,形成一束束明亮的光线,犹如点亮了一个个小灯笼。这里的“沙囊”指的是萤火虫的巢穴或聚集的地方,它们通过发光来吸引猎物或保护自己。
  • 茅斋空费读书油: 由于萤火虫的光芒太过明亮,以至于连读书所需的灯光都变得多余。这里的“读书油”指的是用来照明的工具,如油灯等。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萤火虫光芒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读书的无奈感。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萤火虫之美的小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萤火虫独特的魅力。诗中通过萤火虫在不同场景中的表现,展现了它们的生命状态和精神风貌。同时,诗中的语言优美而富有诗意,读来令人陶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