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幽清故筑居,卷帘终日兴萧疏。
住山不觉三冬尽,采笋偏宜二月初。
雪竹尚堪迟旧社,石田端为养闲锄。
夕阳斜透菁葱影,扣杖呼童灌圃蔬。

篻竹坡

此句为诗的首句,点明题意。篻竹坡:位于山腰之上的竹林坡。

此地幽清故筑居,卷帘终日兴萧疏。

此处环境幽静清新,因此我在此筑了小屋居住下来。整日卷起窗帘欣赏着窗外的萧瑟秋色。

住山不觉三冬尽,采笋偏宜二月初。

住在这里,时间不知不觉地流逝,转眼间已经过了三个冬天。而到了二月,正是采摘笋的最佳时节。

雪竹尚堪迟旧社,石田端为养闲锄。

雪花飘落的竹子仍然适合举行旧时的聚会,而我则用这些石田来修养身心,过着悠闲的生活。

夕阳斜透菁葱影,扣杖呼童灌圃蔬。

夕阳斜照在翠绿的菜地里,我拄着手杖叫来孩子们一起浇灌菜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田园生活图景,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篻竹坡”一句点明了题意,这里的“篻竹”可能是指一种竹子,也可能是指某种植物的名称。而“坡”则表示这是一种山坡地带,可能是一个山丘或者小山。这样的地理位置使得诗人能够远离城市的喧嚣,享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

“此地幽清故筑居,卷帘终日兴萧疏。”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篻竹坡的生活状态。诗人选择在这个地方筑居,显然是因为这里的环境优美,让人感到心旷神怡。而“卷帘终日兴萧疏”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整日沉浸在这种宁静与萧疏的氛围中,享受着生活的乐趣。

“住山不觉三冬尽,采笋偏宜二月初。”这两句诗则进一步揭示了篻竹坡的自然美景。诗人在这里住了很长时间,却并没有觉得时间的流逝。相反,他更注重享受这里的自然风光,尤其是春天的到来。而在春天里,二月正是采摘笋的最佳时节,诗人也正好利用这个时机来丰富自己的菜园。

“雪竹尚堪迟旧社,石田端为养闲锄。”这两句诗则进一步描绘了篻竹坡的环境特点。这里的竹叶被白雪覆盖,呈现出一派苍凉之美,仿佛能让人感受到古人所说的“雪竹”之意境。同时,石田也是这里的一大特色,它们静静地躺在那里,等待着人来耕耘。诗人用“端为养闲锄”来形容自己在这里的生活,既是一种自嘲,也是一种自我安慰。

“夕阳斜透菁葱影,扣杖呼童灌圃蔬。”这两句诗则是全诗的高潮部分。夕阳斜洒在菜园上,映衬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而诗人拄着手杖,呼唤着孩子们一起来浇灌菜园,这不仅体现了他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也展示了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

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作者追求简朴、远离尘世纷扰的生活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