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尘沦落叹孤踪,暗想天涯思万重。
奔走十年成底事,摩挲双鬓等飞蓬。
羁怀久厌闻啼雁,拙术何能学钓龙。
夜厌寒衾常不寐,楼头又报五更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风尘沦落叹孤踪,暗想天涯思万重。
“风尘沦落”指的是诗人在仕途中遭遇挫折,被贬谪到边远地区。这里的“风尘”既指自然环境,又暗喻官场的污浊。诗人感叹自己的孤独,因为远离家乡,思念家人和朋友的心情如万重山一般重重。
奔走十年成底事,摩挲双鬓等飞蓬。
“奔走十年”意味着诗人在官场上辛苦奋斗了十年,但最终却没有取得什么成就。这里的“底事”是询问原因的意思。诗人用“摩挲双鬓等飞蓬”来形容自己的辛酸和无奈,就像风中的飞蓬一样飘摇不定。
羁怀久厌闻啼雁,拙术何能学钓龙。
“羁怀久厌闻啼雁”表示诗人长期在外,厌倦了听到远处传来的雁鸣声。这里的“羁怀”指的是诗人的思乡之情。而“拙术”则是指自己的平庸技艺,无法学到高超的捕鱼技巧,用来比喻自己的才能有限。
夜厌寒衾常不寐,楼头又报五更钟。
“夜厌寒衾常不寐”表达了诗人在寒冷的夜晚里辗转反侧难以入睡的情景。这里的“五更钟”是一种古代计时方法,每五更代表一个时辰,通常在深夜时分响起,用以警示人们天明即将到来。诗人在听到五更钟声后仍然无法入睡,反映了他对时间的焦虑和对未来的担忧。
这首诗是张九龄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诗人在宦海沉浮中的感慨与无奈,展现了他的高尚品格和深沉情感。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使得整首诗歌富有诗意和哲理。